|
人很多时候,是无法正确评定自己的。站在自己的角度,很难发现自己的倾斜。尽管经常自省,但是也容易只为自己的心作主。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每个人都有他生活处事的原则,谁会认为自己是错了呢?所以,在事与事的交往中,人和人因为立场不同,便会产生矛盾。这个矛盾如何解决呢,我一直认为,宽容,不要把事放在心中,便什么都没有了。但对于那些很愿意把事放在心上,不容易释怀的人,还真要费一些工夫。古人云: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践行此理,人和人之间该有多么和谐呀!想到这里,便不想去为那些烦心事所扰了。人生短短几十秋,又何苦呢?
还是做好自己吧,连自己都没有掌控好,我们又何理由挑剔别人呢?现代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睛地去责怪他人,指出他人的不是。把时间浪费在对他人的评价中,孰不知,我们又何尝是十全十美的人,我们难道没有缺点吗,难道我们做得非常合格吗?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惭然。因为自己也曾经因为一些人的行为而不屑过,并且对之嗤之以鼻。现在想来,那些挑剔,一是没有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二是为了满足自己“比他行”的虚荣心而矣!
当然,我并不否定那些诚意的批评。在亲人和知己面前,我们还是应该直言不讳的。但在物质利益浓厚,人性真情淡薄的如今。我们是不是更应该先正确认识自己呢?
中学的时候看过卢梭的《忏悔录》,作者对自己内心进行了赤裸裸地揭露,真是让人触目惊心,但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可贵性。特别是在那些与自己的利益有牵连的时候,我们还能将心比心,做到公正、无私,那更是值得赞叹的!这正是《大学》里提倡的“慎独”。人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景中,都能来严格要求自己,表里如一。那就是君子,真正的可以和灵魂对语的大写的“人”!
认识自己,只能要求自己去做好,但欣赏别人,却能让我们在自我的底线上有一个新的拓展。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意思就是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优点,都有可以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选择那些善的方面去学习,去传承。而那不善之处,我们可对照自己,来检查自己是否也有此缺点。当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人,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去欣赏别人,不仅可以促进个人的发展,更能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
“朝闻道,夕死足矣!”当我们懂得道理之后,更重要的是在以后的生活中,知行通一。真正做到:认识自己,欣赏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