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解禁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09年10月1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721

  因甲流封了一个多月的学校解禁了。
  没了桂香的晚风很随意,走在落叶轻点的小路上,自在得不得了。校园的安静,要求只能用肢体代替嘴巴喊。
  
  出了校门,在书亭取了当月的杂志,边走边翻看。卷首语是关于鲁迅和学生的评说。
  
  让鲁迅的作品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呼吁由来已久,据说现在主管部门已开始响应了。杂志的编辑们说主管部门关于撤下鲁迅作品的决定是草率的,让他们很生气。编辑们在文章的最后说:
  “鲁迅为我们提供的不是精神甜点,而是基础的、真理性的养份,这恰恰是高喊多年的素质教育最应该纳入并有理由成为其中最有魅力的部分。
  所以我建议,老师们,如果教材还有一篇鲁迅的作品,那就请您不要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为同学们仔细讲授吧。
  向鲁迅先生学习。”
  卷首语引发的联想,让自己马上想起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赤兔之死》,另一篇则是《荷塘月色》。
  对于前一篇文章,作者的文采、表达方式与逻辑让我折服。从它出世,就在想,那文章是如何写出来的。深信:广泛、有深度的阅读肯定是这样文章出世的一个前提。
  《荷塘月色》呢?中学时学它留下的印象到今天都没变得了:一个书生,披件长衫,在有月的夜里散步至荷塘,在轻言絮语一番后,回家安睡。
  一直欣赏文章最后的场景——“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
  时间走了这久,也依旧喜欢那样的直白语言,依旧喜欢那样的写作风格。
  自己搞不大清楚在大的群体里号召向鲁迅先生学习有无必要,让鲁迅先生的作品留在课本里还是能确定的。
  
  
  
  
  
  
  

完成时间:2009.10.16 09:42:2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