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所致的烈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剧烈无痛性泻吐,米泔样大便,严重脱水,肌肉痛性痉挛及周围循环衰竭等为特征。霍乱为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也是我国法定的甲级烈性传染病。
霍乱弧菌包括两个生物型,即古生物型和埃尔托生物型。
霍乱流行迅速,且在流行期间发病率及死亡率均高。自古以来,印度恒河三角洲是霍乱的地方性流行区。19世纪初,霍乱开始从印度向世界各地传播。在1817年,一种特别严重和致命的霍乱病在印度加尔各答地区突然流行。在此后的15年中,霍乱向西传到世界其他大多数地方。霍乱开始从印度北部、阿富汗和波斯(即今伊朗--译注)传到欧洲后,欧洲人开始惊慌起来。1831年,霍乱病传到英国,致使7.8万人丧生。然后越过大西洋,传到北美。在那个时候,人们不知道用什么药物来治疗这种疾病,所以得了此病便活不成了。
1830年,霍乱已传到俄罗斯。每20个俄罗斯人中就有一人死于霍乱爆发,每30个波兰人中也有一人死于该病。到1832年,霍乱才逐渐消失。在19世纪,霍乱又多次流行,但不再有如此毁灭性的影响。
自1961年始,埃尔托霍乱从印度尼西亚迅速向外播散,引起了第七次世界大流行,这次流行已有38年,至今仍无终止迹象。埃尔托霍乱的传播情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961年至1969年,此间埃尔托霍乱从印度尼西亚传出后,先后波及西太平洋地区和东南亚的26个国家和地区。
第二阶段从1970年至1990年,传播到非洲。
第三阶段始于1991年至1995年,1991年1月秘鲁发生的霍乱爆发性大流行,波及到中南美洲的所有国家。此阶段霍乱病例总数之多是前所未有的,报告最多的1991年病例达59.5万。从1961年开始的埃尔托霍乱大流行越来越严重,至今仍保持着大流行的态势。
霍乱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流行期间,霍乱于1820年首次传入我国。其后历次大流行,我国均遭侵袭。在1820~1948年的近130年中,大小流行几近百次。受染地区除西藏外全国各省区几乎均受波及。第六次世界大流行后,霍乱又局限在印度次大陆,并经常向邻近国家传播。1924~1948年期间,我国几乎每年均有霍乱发生,有些年份报告的病人数达数万至10余万,病死率也常高达30%以上。
埃尔托霍乱弧菌引起的第七次世界大流行于1961经广东省阳江市传入我国后,先后发生过三次大流行。第一次流行1961~1964年,第二次流行1978~1981年,1981年以后,每年的霍乱发病数都维持在同一水平,但总的呈下降趋势。第三次流行1963~1965年。1993年埃尔托霍乱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全面再发,我国也受到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