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中央台拍了这部科教片。今天下午在10频道播出。
西北内蒙的鄂尔多斯高原,是一个令人充满遐想的地方。在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有一种鸥鸟,人类真正认识它还不到30年。动物学家带着些许相识恨晚的愧意为它取名“遗鸥”,即遗落之鸥,失落之鸟。由此,鄂尔多斯荒漠型湖泊群湿地被定为全球第1148号国际重要湿地,这也是迄今为止全球惟一一处以保护遗鸥及其栖息地湿地生境为主旨的国际重要湿地。
遗鸥,一种头黑色,嘴及脚红色,比鸽子大的鸟,它对环境的选择极为苛刻,只栖息于湖心岛,全球不足2万只。自90年代在内蒙发现并加以保护,遗鸥得到大量繁殖,由不足2000只到7000多只。由于高原本身雨量就少,降雨量每年又以5-10毫米的速度减少,湖心岛与陆地相连而变为半岛,水面缩小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影响,2001年迁徙至200公里之外的内蒙与陕西交界的红碱淖。近年,红碱淖的水面也持续减少。由于鄂尔多斯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加以保护并引水入湖,湿地生态得以恢复,遗鸥又回来了。
湿地是地球之肾,失去湿地意味着失去生物的家园。全球气候变暖是不争的事实,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由于干旱缺水,遗鸥可以寻找它的新的栖息之地,那人类怎么办?
答案是明确的: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让地球生气勃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