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春风已度玉门关

写作者:倚窗听雨luyan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10年02月11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732

   诗人王之涣曾在《凉州词》里语“恙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2.4号,恰逢立春,市教育局领导为全市的教师请来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山西运城学院师范分院吴效锋教授,中国数学学会会员,四川省凉山州教科所小学教育研究室谌业锋主任以及本市家庭教育工作室的创建者樊玉生老师前来讲学。三位大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立足教育实际,将多年一线工作的成功经验和我们一起分享。聆听他们的教育故事,教学经验,教育主张,如沐春风,茅塞顿开。不禁感叹:春风已度玉门关!
  
   本次报告会的主题是“转变教育理念、促进教师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本次大会在初春来临之际正式启动了我市新一轮教师培训工程。与会教师之多(上下两层楼1200多教师),花费气力之大(教育局主要领导全程参加,各股室人员全程服务),讲学教师规格之高(全国知名专家教授)都是我从教以来罕见的,这充分说明,局领导对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从根子上认准了教师是质量提升的关键,学习、培训、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教师的素质不惜一切代价。作为一线教师,由衷的产生一种不学习就会落后,不努力就对不起教师称号,不提高就有愧局领导良苦用心的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虽然培训只有三天,但是受益匪浅。
  
   一、读是教和学的主旋律。
  
   在吴效锋教授讲座的开篇,他就谈到,咱们中国不缺少先进的教育理论,而是缺乏高素质的老师。不论是现在提倡的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的理论还是多元智能,建构主义都能从二千年前孔仲尼,从《论语》、《学记》中找到痕迹。可以说《学记》1229字,字字是精华;《论语》509条,条条是瑰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理,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能自反也,知困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温故而知新。”等等,可是,我们的老师却在今天苦嚼外国的教育理论的艰涩中茫然着中国教育的根。因此,作为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素质,首屈一指的应该是高效率的阅读。教学的要学习,教书的要读书 “教学相长的本意即是如此”教师不读《给教师的建议》不堪为人师;不读《育人三部曲》不知培养什么样的人;不读《爱的教育》不懂人间真情;不读《做人的故事》不知道自己和学生如何做人;读新课程怎样教系列,在实践探索反思中提升;读高效率教学系列,提高学习与教学效率;读名师教学案例,体悟出新课程教法;读心理学理论,研究学生学习特点;读教育学理论,学习教育的规律。常读书会使教师逐渐把古今中外的教育智慧内化为自己的素养和习惯,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根本转变。金兰生曾在《传世言》中写道:“读书者不贱,守田者不饥;择交者不败,积德者不倾。”试想,一个不读书的老师能否与时俱进,一个不读书的老师能否指望他在课改中走在前沿,一个不读书的老师怎样教学生求知创新?
  
   大量的事实证明:阅读对成长中的孩子具有普遍的意义。一个阅读能力强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优等生,而一个阅读能力弱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学困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加强诵读,背诵240首古诗,课外阅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而过去的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加起来只相当于一本安徒生童话和半部《三国演义》。但在新课改的今天,我们的孩子阅读量却远远不及,他们读得都是《老夫子》、《多拉a梦》等口袋书,他们不知道《小公主》讲的是什么?不清楚《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是两部著作,他们还会有声有色的将蔺相如和火烧曹营联系在一起。就算是大学生知道四大名著的又有几人,看过并且熟悉故事情节的更是屈指可数,于是乎,精神世界也是如此的贫乏,人格上也不断出现裂痕与问题。当我们抱怨孩子视野狭隘,厌倦写作的时候,我们是否反思:我们引导学生都读了哪些书,引领学生去感悟生活了没有?
  
   高尔基曾说:“热爱书吧!书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老师的积极阅读,才能带动学生的阅读与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汲取人类智慧与情感的滋养,让学生在人类文明与智慧的滋润与熏陶下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相长,才完成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作为教师,不要只看到浮在市场经济表面上的浅薄和无知,而要看到知识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浮躁的社会中保持一份宁静,也是一种美,一种安然,一份自信!教师要以书为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以书为友!
  
   聆听着吴教授的真知灼见,为自己还能如他所要求的一样在闲暇之余,坚持读书写博客而更加底气十足。要知道,面对外面的诱惑,面对他人“什么时代了还有如此啃书本,爱好学习的迂腐的老师”的评价,曾经动摇的自己更加找到了强有力的支持——“读书是教师提高人文素养、培育教育激情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推进课改的关键。”读书吧!坚持读书吧!这是做一个爱教育、懂教育的教育人真正的途径。
  
   二、“启发、引导,合作,探究”是新课改背景下主要的授课方式。
  
   班级授课仍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因为这种形式的存在,那么就少不了讲授,新课程是在接受性学习与发现性学习之间寻求一个新的平衡,实现有效整合,优势互补,他不排斥必要的讲授,而且对讲的要求更高,讲授仍然是传授知识技能的有效教学方式,但讲的重点已发生转移。问题由学生提出来,教师引领学生在反复阅读文本中寻求答案,获得感悟。把话画出来,把画说出来。 实现知识教学与方法教学的有机整合 。在课堂上,老师一定要通过 “对话”的方式和学生“交往”,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动嘴、动手、动脑,积极主动的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引导学生真正的“学进去”,才能避免教学游离于浮华和浅薄而变得丰厚与凝重。那种一节课40分钟都会滔滔不绝的老师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只有逗引学生自己通过合作,通过研究、思考获取新知的老师才是行走在新课改道路上的人。为此,吴教授给我们出示了一首“放手歌”,“课本放手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感悟,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重点难点放手让学生去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结论放手让学生去总结概括,规律放手让学生去发现。”反复咀嚼他的这首放手歌,我清楚的认识到,教师设计教学应该从文本的特点,难点、重点,以及学生学习中的困惑点入手,寻求打通盲点的有效设疑,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孩子始终带着好奇与兴趣自能、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而老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给予孩子鼓励,肯定和必要的点拨,那种看似热闹非凡,老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课堂只是教师的作秀场,而孩子却成了教学的附庸。教师要把最有价值的知识,以最有效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入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任何时候,教师的教学方法中都应该贯穿启发式教学这种教学。因为我们社会需要个性化的人才,我们的学生本身就是个体,适合他们的才是最好的。“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尊重与发现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教之目的在于引起学生主动学习并使之变得有效。”吴教授的一句话道出了教学的真谛,教和学是辩证统一的,教决定学,教师的教学方法的转变才能换来孩子学习方式的创新,才能让学习主动并行之有效。我们倡导三位一体的教学理论的同时,我们是否真正尊重过学生的主体地位?值得反思!“合作学习是对人有限性的弥补和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学习内容,营造合作情境,把握合作良机,带着问题参与合作过程,倾听不同声音,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表达,将合作不断引向深入,这才是教师在合作参与式课堂中的准确定位,“任何不平等、不自主,忽略了独立思考,什么都让学生去合作,不仅会降低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养成依赖心理,而且将来工作也难独当一面。”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试想在这个新课改理论和实践茫然的关头,老师的话好像拨开迷雾看到大森林,对自己曾经理解合作的浅薄而汗颜。“探究是人的本能,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有价值。学生会提问题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利于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教师之责任:就在于选择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问题,引发学生探究激情,引导学生去探究,在参与中指导学生去探究。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探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和智慧去解决问题,它培养的是一种学生不断探究、寻求未知世界奥妙的能力。”
  
   新课程倡导学习方式由单一向个性化、多元化转化,让学生在读、玩、做、听、思、合作中学……不是用自主学习代替指导学习, 不是用合作学习代替个体学习,也不是用发现学习代替接受学习,而是要在接受与发现之间寻求到一个新的平衡。教育之责任就是要帮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与方法,教育就是在不断寻找中完善。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唯有学习,唯有改变,才能让孩子的主体地位得到尊重,个性得到张扬,个体得到真正的发展和提高。
  
   三、等待花开是一种智慧。
  
   “教育就是一种慢的艺术,等待花开是一种幸福”当吴教授讲到这里的时候,我真的被深深的吸引了,他所说到的事实真的让我们感同身受,幼儿园老师评价的优等生,好儿童,到了小学不到半年就出现了差生。老师头疼说是不开窍,家长头疼说是幼儿园都挺聪明的,怎么上小学考试就这样差呢?面对以考分论水平的评价制度,为了搞平衡,这样的孩子只能当特例处理。于是乎,他失去了与其他孩子一样回答问题的机会,受到关注的机会,总是默默地认同我不行。可是逐级跟上的时候,突然有一天,老师惊奇的发现他不笨,他不差,他比新转学插班美其名曰学习不错的孩子成绩还好。老师发现,原来自己错了,这同样是一株可以散发芳香的花,只是他怒放的迟了一些。想到这样的现实存在,听到吴老师的话语。我想:在父母眼中,孩子总是自己的好,在老师的眼中孩子各个都很好,抱着这种赏识,抱着同样的公平,抱着满腔的期待,这些花儿都会次第绽放,等待花开真是一种智慧。同样,等待花开需要极大的耐心,更需要教师用赏识的目光关注每一个孩子,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其不断地放大。我拿起笔,默默认同中在笔记本上写下了这些话:“平庸蕴涵在标准化之中,创造性往往体现在个性之中,全面发展是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欣赏者需有仁者的情怀,愉悦之心,成人之道的善念。被欣赏者定会产生自尊之心,奋发之力,向上之志。儿童久久想念的是以阳光的心态、菩萨的心肠对待他们的老师。教学只有充满真诚与温暖才具有亲和力与感染力。”“失去了知识,可以重新学习、获取;失去了财富,可以重新获得;失去了自信,就会失去一切。 “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赏!不是一个孩子好才需要赏识,而是因为赏识才会使他变得更好,不是一个孩子坏才需要批评,而是因为批评才会使他变得更坏。”心里默默的刻下两个字“赏识”,让赏识中等待花开,让花开成就教育这门艺术。
  
   四、教研、反思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一流教师教思想,二流教师教方法,三流教师教知识”,听到这样的论断,自己是几流的老师?也许成为了每个与会教师呈现脑际的问题,也许答案出乎意料的相同——我们都是教知识的教师,虽然也常常重视方法的传授,至于思想教育,好像总是见缝插针。我想,吴教授专门把教思想的老师称为一流教师,这个“思想”绝非政治思想的“思想”,他一定指的是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逻辑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开发学生智力。可是,如果教师都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灵活的教育机智,将怎样实现成为一流教师的愿望?
  
   翻阅大量的教育专著,查看名师的成功宝典,浏览网页的精华论断,无不显赫的位置用大量的篇幅告诉我们:“三年的教学反思胜于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在吴教授的讲座中他罗列了当前教研和个人反思存在的问题:研“事”多,研“人”少;研“教”多,研“学”少; 研“现象”多,寻根源少;研“教学”多,研“课程”少;研“局部”多,研“系统”少;教师话语霸权多,与学生平等对话少。对号入座好,不禁叹服教授的一针见血。的确,就我而言,我也在坚持反思,也是在搞教育科研,但是人浮于事,事浮于表的现象却屡屡存在。即使是博客写作也常常是记录现象多,寻求根源少,总发现自己掌握的教育理论指导不了教学实践,而自己的教育实践又上升不到理论高度。为此吴教授教给给我们一个办法,那就是坚持写自己的教育故事,因为语言是幽默诙谐的,轻松有趣的,近乎散文的,因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叙述的过程中分析原因,寻求对策,可以与同事互助,请求他们的帮助,在共享共研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
  
   三天的全员培训结束了,留在内心的启发和思考却越加清晰,面对新的一年,怎样更好的为人之师,为己之师,心里已经有了方向和方法,感谢吴教授的迷路点拨,感谢局领导胸怀大众苍生的教育之所为!
  
   窗外又是西风伴白雪,乍暖还寒中的绿柳拂堤还会远吗?
  

完成时间:2010.02.11 17:38:3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