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3日 星期三 晴
这是一个有些让我迷惘的一天。四大张课程表,摆在我面前,大多是一些离我们看似很近,却很远的课程。我们这些进修的教师,任务并不重,必修一两门,选修两三门,随意性很大。但对于我们而言,来此的目的就是不枉此行,能真正地学到到知识。但是,我却感觉到目标很多,却无处下手,理不清头绪的感觉。也许还是刚来,我有些不适应,这两天头一直很痛,还有些恶心。做什么都有些力不从心,精神更是无法集中。因为求学心切,看到自己这个现状,更加火了。
上午,我们上了两节大课(一节课一个半小时),分别是“临床心理学”和“小学艺术教学研究”。
第一节课,主要讲了临床心理学的概念,它的发展及所承担的任务;还有就是有关心身疾病的一些知识。理论性很强,但是教授诙谐的语言还是时而引来学生们的笑声。特别是在讲应激这一概念时,实际,应激(stress)这个词,曾经对我是陌生的,但翻译过来就是压力。我记得最清的是老师引用了《中国压力报告》里的一段:资本主义国家正享受500多年的历史积累,而我们的原始累积才刚刚开始。别人300年的焦虑压缩在我们这30年内承受。每个人都像是打了市场经济的鸡血,欲望最大化,压力最大化,当GDP飞涨之时,中国成了睡不着的国家。这段话的引用,使我更加明白了临床心理学,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相应的社会现状紧密联系的。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释放压力,舒缓身心的方法。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地生活。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内容,可是我还挂着与此同时开课的“教育哲学”,下周去听听,再作决断。
第二节课,主要讲授的内容就是‘艺术的综合性“及“艺术与人的发展”。陈荣晖教授的课堂使我们感受到了艺术作用于人的智力、智能、情感体验、及思想观念等等方面,从而改造着这个世界的巨大魅力。综合性艺术,它讲究的是不同艺术种类的综合,如果结合我们的课堂而言,就与我们在课堂中所提出的学科整合性类似。我是如此理解的,不知道是否偏颇。陈教授指出,现代课堂中,我们教师很难把这各种艺术以最佳的效果融合一起,很多时候,都是一种简单的拼摆。那是肤浅和泛味的。但我想,这是和教师本身的素质有关的。如在一节语文课中,我们想配一段情境朗读,但对音乐的孤陋寡闻,使本来很好的设想难以达成。我还记得陈教授放了一段乐曲,当时听了心里很紧张,但说不明白,乐曲里包含着什么,陈教授在黑板上随着旋律画着一些图案,我们各自猜想着。但当为我们分析这本是《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一曲《狮子王进行曲》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这节课还有很多精彩之处,我就不一一述说了。总之,这位老师的课,听着本身是一种享受。尽管自身的艺术细胞有限,但还是很渴望,有时间,去感受那种艺术的熏陶。
利用中午的时候,我把四张课程表按星期把不同学段的课进行归类,抄在笔记本上,有助于我查看。
虽然学习很累,但是学员们还是非常勤奋。饭后,大家又聚在一起,谈谈各自的感受,互相交流一下,非常好。班级里仅有的三名男生,为这个班级刚刚购制了一些娱乐用品。我的室友陪他们玩去了。而我因为身体不舒服,坐下来,记录这个有些不太明朗的今天。希望,明天的我,可以恢复得阳光一些,健康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