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胡兰成的《今生今世》,由于各种各样的事,导致看书的速度奇慢。这几日正看到“有凤来仪”一节。里面写旧式婚礼,写得热闹非凡,仿佛字缝里透出锣鼓的喧闹来。
想来从小到大,我吃过的喜酒也不少了。若真要分类,还是觉得传统的婚礼比较热闹、比较有结婚的喜气。酒店里的婚礼虽然有司仪百般设法助兴,但总让人觉得太刻板,缺少灵气。而乡村里婚礼就不同了,因为村里的人大多沾亲带故,开起玩笑来就不那么拘束。按我们当地的习俗,新郎带着人去女方家娶亲。新郎的父母,叔叔、阿姨和伯父、伯母在家里都得穿上特制的服装,像戏台上的戏服一样的,并且脸上都得用墨汁画花,画的标准是越丑越好,称为灰爹、醋婆。等到新郎娶亲回来还剩一段路的时候新娘子就应该由灰爹、醋婆背回家去,灰爹、醋婆有时候是俩个人把手交叉握着,然后让新娘子坐在上面,然后抬起来,称为坐轿子。一路上锣鼓喧天、鞭炮声不断。这时候,路旁的人是都会涌出来看热闹的。今年正月里的时候,一个表哥结婚,当时是迎亲的车才到村口就有喜欢热闹的人用长条凳堵住了路要求灰爹、醋婆来背新娘子。好在他爸爸兄弟多,有轮换的人也就不怕距离远了。
结婚的时候,男方家里当然是一派喜庆。但女方家里,除了喜庆,多少还有些落寞。
记得那年堂伯家嫁女儿,中午吃饭时,厅堂前的空地上满满当当的摆满了嫁妆。日用品,家电、等等都是很鲜艳耀眼的颜色。等到午饭过后,人都散去,庭前还是喜气洋洋的。不久男方娶亲的人来了,一阵热闹之后,庭前就变得空荡荡的了。是人和物都一并带走了。堂伯在大门口进进出出的,看似在忙什么,实则什么都没干。我在一旁不无得意的对老妈说:“养个女儿可真划不来啊,好不容易养大了,就变成别人家的人了,还要带上嫁妆。”哪里想到老妈一笑,却不以为然“恩!养女儿划不来,养儿子更划不来呢。养大了娶媳妇还得准备房子,那得多少钱。”我听了有些黯然,但仍然辩道:“那至少儿子可以留在身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