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六,风和日丽,暖暖的阳光撒进每个教育者的心田,教育局新课改的研讨会要召开了,一线工作者将有“法”可依,有“样”可仿了,迈着轻快的脚步,向一小的大礼堂进发。礼堂里早已坐满了来自附近乡镇的老师们。早晨,两位教师为我们进行了新课型的课堂教学展示,8位老师做了精彩的点评。听课和听评的过程中,我们明白了问题驱动,将课堂还给学生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下午,针对当前教育工作中涌现的好做法,开展了专题交流和研讨活动,气氛热烈,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回味一天的学习,累并快乐着。
在追求简洁高效课堂教学的今天,唯有学习,唯有革新,才有教育的生机和活力。我们虽身处西北边陲,却不乏教育新思想的光顾。领导者积极的牵线搭桥,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加大了教育投入的力度,加强了教研教改的强度,大有不出成绩绝不罢手之势。作为一线教师刻苦学习,大胆践行,徘徊与张望已经扔进过膝的风中。看到这一切,仿佛已经嗅到了玉门教育蓬勃发展,硕果累累秋天的气息。宁静之余,用心思考,我们不得不对自己说:改革是必需的,前行是肯定的,但是不假思索的全盘接受,是不是会迷失自我,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会不会重蹈历史的覆辙?
思绪被拉到了2008年的三月,因为头一年参加省级小学作文课堂教学比赛,一举荣获一等奖,故而代表本省参加了全国的教学比赛并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一时间,我成了本地教学的新秀,作为西北五地市教学研讨会的特邀嘉宾,代表酒泉地区教育局为本次研讨会进行观摩教学,将于全国名师于永正,支玉恒同台献艺。也许胜利冲昏了头脑,也许是因为那段时间对于窦桂梅,对于张祖庆这两位新生代的名师非常的崇拜,总会在闲暇之余,翻阅,品读他们的教学实录,每每被深厚的文化底蕴,文本解读的独特和精巧,对所教内容在教学设计中的有效剪裁和填充都让我感叹不已,佩服不已,我总在痴想:假使我也用他们的教学方式,沿袭同样的教学流程,只需要针对我学生实际稍作改动,是不是也一样精彩?安排我执教的内容是《詹天佑》,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跳不出张祖庆的“股掌”——他执教《詹天佑》的教学实录我几乎烂熟于心了——所有新的想法都会在这个实录面前相形见卓——干脆,就对他的教学设计做个符合当地学生实际的改动,上上,怎样?拿定主意,便在别人的设计中删改。地区教育局的老师在头一天晚上帮我又一次整理修改了教案。我胸有成竹的准备上场。
那天,硕大的酒泉市电影院坐满了来自全区近千名老师,我站在演出台上,众人瞩目。心慌的要命,谁知屋漏偏遭阴雨,投影幕出现问题,我的课件无法正常放出。一刹那间,我心慌意乱,片刻的紧张后,我又信心十足了——拿着名师的实录,走着名师的成名之路,怎么会因为课件出现问题就一定失败呢?调整情绪后,便开课了,亦步亦趋,我丝毫不敢越雷池一步,沿袭名师的路执着的走着。完全可以在孩子临场反应中及时调控,改变教学策略的,但是,我放弃了,我木然的走着别人的路,结果可想而知。那一次,我哭了,哭得很伤心。事后,学校主管教学的领导在教研组大会上坦言:这次失败的全部责任在于他。那一刻,我又哭了。我怎么能让领导为我背锅,这一切的一切,责任全在我。痛定思痛,我清醒的认识到,学习固然重要,但思考更重要,我们需要领悟的是名师的教育主张,教学方法,而非教学的模式,任何的全盘接受,任何的照搬照抄,都会导致如此惨痛的教训——09年,甘肃省推荐老师参加全国在南京举行的教师风采比赛。推荐让我去,但是问及地区教育局意见时,名字换成了别人,一次的没有个人思考的模仿付出的代价真的太大了。
这件事,我深深的记得,直至今天,都清晰的如昨天,当我们又要在改革中前行的时候,我不禁要说批判中学习,学习中思考,兼收并蓄,抑扬催生,走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才是明智的,也才最可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