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四天的全市小学思品课教学观摩评比活动本周星期五下午圆满结束。正如评委组组长李老师所说本次大赛呈现以下特点:“泰山不拘息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每一节课都是教师们广闻博识,精心搜集、选择、整合资料,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特色,注重过程,提升认识。“没有最优秀的个人,只有最优秀的团队”每位选手都凝结了团体的智慧。好多县市一人参赛,派来帮助设计教学、制作课件的人达五人之多。可以说,优秀是是集体打造。也说明,对于本次活动个人还是集体都给予相当的重视。“教研室创造机会,玉管局搭建平台,教师展风采,我们满怀激情。”每听一节课,我们就能追根溯源,看到当前各县市对思品课教学的重视程度,就能发现各县市教育管理者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所花费的投入,更能感到各县市当前教育发展水平。市教育局花费如此之多的时间,耗费人力财力,积聚八个县市的教师观摩这样的活动,正是为了在观摩中集思广益,暴露问题,推动教学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纵观本次比赛八个县市九位代表的课堂教学,让人感触良多。
一、教师教学水平逐年提升,课堂教学如夏花般灿烂。
九节课,参赛教师有来自牧业县教龄二十多年的老教师,也有来自农业县的八零后,不乏七十年代的身影,可谓老中青三代齐上阵。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教育智慧的碰撞如火如荼。教师们创造性的理解教材,使用教材、开发教材,无一例外的使用现代教学设备,课堂体现了思品课的课程特点即生活化、活动性、开放性。虽然内容、年段不同。教师能根据教材特点,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重视教学中的生成,达到知行统一。或视频感染,或活动体验、或合作交流、或现场模拟,还课堂给学生,让孩子得到发展,老师更是多才多艺,美妙的歌声,动人的舞姿,入境入境的表演,亲切悦耳的朗读,潇洒流利的书写,生动有趣的板书设计,朴实真诚的态度,都让人备受感染。九堂课就是九道风味鲜明的大餐,让人回味悠长。一天半的比赛时间,犹如流连在夏花之间,品味着芬芳,撷取着精华。
二、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思品课特点鲜明。
执教老师一改往日满堂灌,除了高谈阔论为人处事的道理外,似乎再没有手段的黔驴技穷,代之以创设情境,增加体验,从生活中提升认识,认识中规范生活,设计了丰富的体验活动,让认识更加丰满。如:《天天都是助残日》教师让全班同学观看热门动画片《美猴王》,要求左半边孩子蒙着眼睛听声音,右半边孩子蒙着耳朵看视频。之后采访不同孩子的真实体验,从而感触到残疾人的苦恼和不便。接着播放《篮球女孩》视频,画面定格在“什么时候我也能有与别人一样的一双腿?”的渴求目光,勾起孩子内心深处的同情,给予残疾人更多理解尊重和关爱。又如《走进老人》教师设计情境让孩子明白怎样去做,不仅仅停留在口头表达上,而是让其合作小组以小品的方式表演出来,诱发孩子正确的行为。合作参与式教学模式已经得到普及,九堂课不同程度的都是用到了这种教学模式,具体操作中,能够做到任务明确,分工合理,有效的组织调控,达到了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思维碰撞,催发新知的目的。打破了学科壁垒,代之以跨学科的有效融合,互相填补。如:《走进老人》教师在明确了如何关爱老人之后没有停止于孩子现有的认知,而是为孩子补充了中国古代敬老的谚语名句,不但让孩子懂得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且将浓浓的文化气息和厚重的思品教学融为一体。结课时,老师给出关键词语让孩子谈本课的收获,不但是知识和行为的检测,也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用语文的手段解决了思品课的问题。整堂课,思品和语文水乳交融。再如《战争的苦难》教师引入大量的而战故事,激烈的战斗场面,惨重的战争伤亡,都让孩子触目惊心,在了解中明白了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填充了历史知识,而且从历史资料中总结归纳出战争带来心灵的创伤,环境的污染、文化、财产的损失、阻碍国家的发展,激发孩子向往和平,维护和平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历史为思品所用,让思品教学成就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在关注教学程序按照预设的顺利进行,能够捕捉孩子在课堂中的精彩发言,进行牵引,有效生成,使课堂活灵活现而非程序般的死气沉沉。思品课教学目的外延扩大,不再仅限于一课一得,听课才得。开始向家庭延伸,实现着一教三,三教一家,一家影响一群的目的。比如:《走进老人》老师所扩展补充的中国谚语,不但是孩子应该做到的“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孩子读给父母也能教育父母“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思品课教学更多智慧性和实效性。
三、教学过程理性化,教学效果显著。
曾几何时,我们的课堂教学追逐热闹的氛围,花拳绣腿,教师对学生的定位都是配合者。可是本次教学活动,教师们以生为本,将课堂归还给了学生,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的教学行为为了学生的发展。故而课堂更加真实,更加理性。教学的实效性明显增强。
然而,掩卷后沉思,迫在眉睫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部分县市忽视思品课教学,教育部开足开齐课程的要求有所打折,因而教师在处理教材,进行教学的时候浮于教材表面,不能深入挖掘教材,对教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难免照本宣科,难免牵着学生亦步亦趋。
二、部分学校忽视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教学管理松懈。教师课堂教学中表现出的辞不达意,情境创设的漏洞百出,都说明平时的教学缺少严谨。
三、课堂评价的有效性研究亟待深入。
四、运用了对话,讨论合作交流等新课程大力提倡的学习方式的课不一定是真正体现新课程精神的课,表面上以学生围住体而实际上还是教师牵着学生思维走的课,更不是体现新课程精神的课。课程改革的精髓不是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而是内涵的变化。因此,新的学习方式的实效性有待于深入思考。
总之、教无定法,评亦无定章,人有百姓,课有百感,摘录李老师小诗一首以此自励:
讲台方寸窄 黑板丈余长
一堂三刻累 半生四季忙
白字书墨板 黑发生银霜
天下遍桃李 师者尽流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