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当爱只是需要-摘自读者

写作者:lily556698     日记本: 悠悠心境。

日期:2010年07月06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3

   有个男人的生命中有过几个女人。
   第一个女人来自父母之命。洞房花烛,男人才十八岁。男人有抱负,有理想,对相貌平庸,目不识丁,又长自己三岁的女人自然是毫无感觉。于是在深深领悟了包办婚姻的可恶和无奈后,他挥笔疾呼男女恋爱自由,歇斯底里地抨击封建婚姻制度。
   第二个女人是第一个女人同父异母的妹妹,比姐姐仅小四岁,却爱好新文学,谈吐不凡,身材高挑,摩登新潮,洋溢着少女的青春气息,男人相见恨晚,终于坠入情网。形式也很浪漫,私奔。
   男人投身政治,命运难免大起大落,当他落魄之时,身边的女人与前两个又截然不同,那对姐妹均出自贵族之家,最后陪伴他的这个女人却出身贫苦,在纺织厂当过“包身工”,受尽工头的虐待。遇到男人时,男人是被悬赏的政治要犯。直到男人入狱,她才知道他的身份。她选择了与他患难与共,至死不渝。男人被监禁的五年,她悉心照料,给与温情。世态炎凉,男人躲进穷乡僻壤,她默默相随,直到他生命的终点。
   当我们在办公室里聊起陈独秀的这段往事,有位女同事感慨陈独秀挺幸福的啊,他生命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女子来满足他的需要。有一个女子为他生儿育女,满足传宗接代的需求,追求革命理想时,有浪漫女子来理解他的情怀,在他穷困潦倒的生命尽头,有劳动妇女相伴送终。如果顺序打乱,都不行。
   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景况,对伴侣的要求大相径庭。我有个朋友,到后来才深刻体会到这一点。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希望像《浮生六记》那样夫唱妇随,闲情逸趣。可惜他的妻子大大咧咧,一点不会小鸟依人。他痛苦到一度想离婚。人到中年他查出癌症晚期,失魂落魄无法面对,妻子不流泪,不慌张,镇定如常,选择最佳方案,陪伴他治疗,康复,走出低谷。他说:“才知道我的妻子这么好!”
   要是没有这一场病,他也许永远不会知道。
   如果爱只是需要,就会有太多的错失。

完成时间:2010.07.06 21:35:1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