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城市化还是城镇化?

写作者:鸣笛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10年09月2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107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秘书长杨伟民日前表示,城市化方向要走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中国没有办法走分散化的城市化道路。此前中国一直在主张“城镇化”,“城镇化”的提法与以前相比有明显变化。
  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在50%上下。按照现代农业耕种10亩/人的水准,中国保持18亿亩土地红线只需要2亿农民,意味着未来还有几亿农民需要进城。比如贵州的城镇化不足30%,在全国处于挂末位置,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就意味着每年40万人进城。
  农民进城是大势所趋,但农民进城并不是简单的事。一是农民要成为城市人需要有固定的职业,长期打短工不能叫城市人,再说农村人与城市人的生活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城市化要与工业化挂钩,没有产业就解决不了就业,没有就业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形不成消费。二是城市扩容、膨胀,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并实现良性的运作和优质的管理。除开开放户籍和要有足够的水资源以外,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都要健全,正确地认识城市的性质、正常的结构和标准的治理模式是为关键。否则城市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城市是文明的象征。大城市都是从小城镇发展而来的。深圳过去是个小渔村,北京从三环扩展到六环,无不是自发形成。伟大的北京已经成为2000万人的国际大都市,但中秋节前首都变首堵,还有居高不下的房价可能导致人才流失,终将因为缺乏吸引力而失去大都市的魅力。
  中国应当走什么样的城市化之路?是一味发展大城市,还是容许自发生长的小城镇发育?行政权力主导的大城市化方针未必切合实际。杨伟民提出的优先开发的三个特大城市、重点发展八个大城市群的建议没有错,但其实我国小城镇化才是城市化的主体,我看他说的“大力发展小城镇的提法有问题”本身可能存在问题。
  
  又讯:9月26凌晨2点松桃县乌罗联营锰矿发生矿井坍塌,8名矿工被困井下。铜仁分院受行署指派参与现场抢险救援。16时46分8名矿工安全获救,无一伤亡。

完成时间:2010.09.27 17:18:5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