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红尘摆渡人

写作者:尚勇     日记本: 红尘摆渡人

日期:2010年11月0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26

   秋来,又是一个深秋的天气,夹杂着丝丝凉意,些许微寒。天气预报说,今日有台风来袭,今天的天气阴晦不明,预兆着一场风雨的来临。
  
   昨日看央视新闻,舟曲泥石流已然退去,灾后救援工作也已告一段落。看着电视画面上,那昔日曾经美丽的印川淹没在一片水塘中,感到些许的心痛。泥石流已经退去,可是留在当地老百姓心灵上的阵痛和那些伤害又何以平服呢?与之他们相比,我生命所遭受的那些劫难又怎能比拟?
  
   对于当地老百姓来说,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滋味,情何以堪?悲凉中,不觉人世间最大的苦难莫过于生离死别!当你眼睁睁的开着一个生命从你身边消逝而又爱莫能助时,那种苍凉与无助该是如何呢?突然感叹一句,能活着真好,每天能看见升起的阳光,每天能够阅读,能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真好。
  
   地球上每时每刻都有灾难发生,可能这就是地球赋予我们人类生存的同时,也在考验着我们每个地球人。时刻,让我们深记美好生活的同时,不忘爱护地球这个大家园,要珍惜地球这个宝贵的资源。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也就注定了他的灾难要远胜于其他国家。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都江堰水灾,再到四川玉龙雪山地震,直到此次的舟曲泥石流。或许注定了我们民族坎坷的命运,背负着如许的不幸。
  
   在灾难面前,我们也深深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煎熬。那部《唐山大地震》的片子就曾经强烈的冲击着我的心灵,直击人性的脆弱与渺小,让我带着深思与审问,度过了一个夏日焦躁的午后。
  
   在这如许的灾难面前,民族坚强与团结又再次得以验证。五千年的文明与美德赋予我们传统民族在救灾面前,用坚强与友爱谱写一曲光辉的颂歌。来自四面八方的资助,及时的救援,无声无息的爱意,在神州大地响起。突然想到,这个时代还是存在英雄的。那些可歌可泣的救援事迹,那些感人肺腑的身影。或许这就是民族的精神。他们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远以为,这时代英雄早已离我们远去。远以为,精神早已淡出我们的心灵。但是在看了那一幢幢高楼在废墟中重生,心灵在阵痛后苏醒后,忽然之间明白了,精神其实一直存在,只是现实的我们过多的关注于物质,心灵被尘埃蒙蔽了。
  
   初秋的午后,天下着绵绵的细雨,洒在神州大地上,歌颂爱的无言。
  
   温了一壶醇酒,听着滋滋的响声在屋内回荡,闻着诱人的香气在屋内飘荡。舌尖轻品那清沥的温香,心在尘埃里绽放,微笑又初绽在略显消瘦的脸庞上。几回梦里,都渴求心似莲花开,记取馨香一片。在生命的旅途中,那一段段的风景过后,在那一片片的苍白间,我不期求那醉人的芬芳,只愿留下那一脉温痕,去用文字记录。不畏风雨,依然挺立。
  
   或许,这伴随的是永久的寂寞。古来圣贤皆寂寞,我不是圣贤,但是耐的住寂寞的心还是有的。每回玩游戏,工作也罢,终只觉自己在独自辛苦奋斗。旁人都是团队奋斗,唯独到我这里,便只有孤军奋战了。
  
   我想我今生可能注定了这种命运,与寂寞为伍,与孤独为伴。所以我笑称,我玩的不是游戏,是孤独,永久的孤独。
  
   虽然寂寞,但是我并不感觉悲哀。人有时候注定是孤独的,在人生路上注定是要独自前行的。是否有人同路,已然不在重要,有人携手同行,固然好;如果没有,那么就自己顽强的走下去。
  
   窗外剪剪寒风,萧萧雨声。寂寞如风,开卷揽读。心在文字的千古里寻找安宁。生命注定了是一场轮回,匆匆走过。几十载岁月过后,谁不是白骨一堆?唯有文字的千古历经岁月的风霜洗礼,依然温香如故。
  
   执一支笔,画一叶扁舟,倘佯在生命的三生河畔,孟婆载着我,悠悠的渡向彼岸。似问谁是红尘摆渡人,彼岸在何方?
  
   晓来窗台外那三盆仙人掌经过一夜雨水的梳洗,越发的苍翠,小小的花苞初初绽放。白白的花芯,珍珠般的雨滴滚动其上,晶莹剔透。又一个热情的夏天过去了,六月荷塘映江南的美景悄悄谢幕,迎来的是傲霜斗寒的秋菊。很喜欢那两句话,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才能写出如此佳句?我想文人的傲骨与气节,古今相同吧!那精神激励着我,也支持着我!
  
   莲出淤泥而不染,心羡之。岁月是真的静好,容颜还如昨日那般清晰。八月的桂花飘过时,我在帘影深处,轻嗅那枝头芬芳。

完成时间:2010.11.03 15:59:2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