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期中考试了,可是我们老师却要去山东出差学习一周,没有人带着我们复习,我感觉期中考试是那样的迷茫……”“老师去山东了,每天有别的班的老师为我们上课,每天我们做着没有批阅的练习,非常失落。虽然他们都讲得不错,但是我总觉得缺点什么,哦!我明白了,缺的就是课堂中必要的幽默……”“怎么才星期二,老师走了两天,我感觉跟她分开有两年,真有些度日如年,老师,你快回来吧,我们想你……”“老师出差学习去了,我知道老师是为了把我们教的更好,祝愿老师在他乡的日子天天开心,我们会抓紧复习,认真考试,等老师来的时候给她一个惊喜……”走进离别一周的办公室,办公桌上放着孩子们的小练笔《老师出差的这一周》,随手翻动,不禁潸然泪下。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淳朴的孩子,那一刻,我只想说:谢谢你们,我的孩子们,虽然我们的相识、相处、相知仅仅只有一月有余,你们却给了我这么多的信任,这样深的情感,这样多的期待和鼓励,你们让我更加自信,你们让我品尝到了当老师的幸福。
走进教室,孩子们看见我围了过来,“老师,你终于回来了。”一声声热切的呼唤让我兴奋不已,幸福不已!我热情的和他们打着招呼,好喜欢看他们纯真的笑脸,好喜欢他们天真无邪的表情。还没有上课,他们已经端坐在教室里,大声背诵我走时布置的《论语》背诵内容了,我知道他们在向我汇报这些天的表现。我赞许的频频点头。我向他们讲述着山东的见闻,我让他们猜猜山东孩子问题的答案来自那里?他们认真的想着,有人说来自思考,有人说来自大量阅读,当我问及有没有觉得来自《教材全解》时,他们哈哈大笑。我知道他们明白我的心意。我给他们每人一块高粱饴,我告诉他们我给自己女儿的礼物就是这个,在我教他们的那一刻我就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自己的朋友,我一样要把同样的礼物送给他们。他们拿着我发的糖果,细细的瞧着,慢慢的品着,认真的听着,我分明看到有流体在孩子的眼眶氤氲,我知道,那一刻我们彼此幸福着彼此的幸福!
初试学习领悟的成果在《负荆请罪》,预习基础上探究了三个问题:1.剧本有什么特点,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发现的?2.你认为廉颇和蔺相如各是怎样的人?从那些语句词语中体会出来?3.你还有什么疑问或者发现吗?在自己的默读批注中,进入了小组一对一的探究交流,那场面可谓唇枪舌战。随后我告诉孩子,在我们汇报学习成果的时候,谁想回答自己主动站起来,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觉得有补充,大胆补充,不用得到老师的许可就能说话。并且告诉他们机会对于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就看谁主动表现自我,拥有自信。汇报开始了,争先恐后,跃跃欲试,大家谈论着自己的真知灼见。互相补充中,前两个问题得到了圆满的解决,我不禁佩服孩子的发现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原来只要充分相信孩子,期待孩子,他们就能实现自我的成长,课堂中就能听到生命拔节的声响。关于第三个问题,一向不多言语的江文询问到:“老师,蔺相如和廉颇闹矛盾,赵王干什么去了?他为什么不管呢?”“是呀,赵王干嘛去了?为何不管?”片刻的宁静过后是精彩的表白。“我认为八个字的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就能说明这个问题,赵王巴不得他们两个不和,这样就没有人想夺他的王位了,所以他装作没看见!”呵呵,好个张啸天,他的认识涵盖了历史上帝王的执政方略!“我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是赵王非常信任他的部下,他知道廉颇和蔺相如一定能处理好彼此的关系以大局为重,所以他没有出面干涉!”这是班长祁伟的声音,或许能够坐在班长的第一把交椅上就是源于对同学充分的信任博得了同学丰硕的回报。“我认为秦国之所以不敢进攻赵国就是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可以说这两个人对赵王都非常的重要,赵王虽然知道这个事情,但是他不能出面,不敢得罪某一方,如果得罪了廉颇,打仗的时候廉颇不骁勇善战,他得亡国;如果得罪了蔺相如,没人给他出谋划策他一样得亡国。这样为难,不如视而不见!”这是班里具有儒商风度的马小栋的认识。同学们将掌声送给了这三位同学。无需多言,他们已经把这个问题告诉我们的方方面面都讲到了,可以说从处事学到关系学到社会学。我不能不佩服孩子的见识,我不能不惊叹与孩子的创造力。放手孩子,不是让其随波逐流,放手孩子,只为他们向更远的方向游移。
践行了一节271模式理论,我就收获了这么多,我想:面对孩子相隔千里的呼唤,面对孩子异彩纷呈的表达,我都应该深入钻研271教学模式,深入研究教材,为孩子更好的学习状态而用心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