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工作琐记(四十三)——课题培训有感

写作者:胡杨蝶     日记本: 胡杨蝶

日期:2010年12月0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82

   2010年11月28日 星期日 晴
  
  
  
  学习归来,心情有些沉重,原因只有两个字“任务”,我带着学习的任务而去,必然要在归来之后,把学习的内容和学到的知识进行汇报,融会贯通到我们即将开展的十二五课题中。但,有难度。
  
  两天的学习,匆忙,不仅身体累得吃不消,而且,学习内容过紧,报告听得是走马观花。
  
  一个报告至少须一下午的时间,但如此的报告集中到一个下午,试想,做报告者有难度,须提炼,而我们又需要一个怎样的头脑才能把这些精华吸收。
  
  回家后,回忆这两天学习经历,虽然存在着会议程序安排过紧,计划不周密等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不是我所在乎的,重要的是,这两天“头脑风暴式”培训学习,能否有所收获。就像基教所张所长所说,基教所秉着一颗为全省各校校本科研工作服务的心去做的,两天虽少,但来日方长。
  
  从总体上,我认为这次培训,组织人员为我们安排的内容还是非常好的。26号上午,教学学院张院长站在校本培训的高度来谈“教育应该怎样培养人”,听时,感觉理论性太强,但回来想明白,我们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最终目标不都是为了培养人吗,尤其是校本科研工作的开展,最终受益的就是我们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我们每个做教育工作的人应该认清的。张院长说,人是有着双重生命的存在,我们不仅拥有着自然给予的“种生命”,更应该超越“种生命”的局限,进行自我创生的自为生命,去创造自己的价值,追求人生意义的生命。而人这种后天形成的类生命离不开教育。因此,教育必须在充分把握人性、尊重生命的基础上,把人培养成人。我们在校本开发及教研的过程,一定不能违背课程开发的初衷。因此,张院长的深刻理论亦在指导教育者的前行方向,及树正实施者的理念。
  
  下午,我们欣赏了二实验的一节校本科研课堂教学课例。讲杜甫的《登高》,以此为主线,把杜甫的一系列重要诗词串引进来,教师提示,学生张口诵来,可见学生对杜甫的认识和了解非常全面和深入。观课时,有展示之嫌疑,但细想,这一成果的展示,正是让我们以一窥百,想象到这所学校在“我们学诗词”这一小课题上是如何开展的。
  
  27号上午,一连四个报告,从校本科研的课程设计与开发到校本科研论文的发表与成果出版,可谓是实用而及时,只是遗憾时间太短,能力有限,吸收甚少。下午,是语文素养课题实验学校代表教师与校长的讲话。层次不一,但总的说,校本科研的开展的确促进了学生、教师及学校的发展。
  
  由此想到我们学校的校本科研。
  
  科研兴校,这是不容置否的事。然而,我们的很多教师沉浸于抱怨中,有几人能静下心来,想一想,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着这样的问题,开展一系列的研究。
  
  十一五课题中,我们开展了经典诵读的课题研究。对学生成长非常有益的事,在很多教师眼里成了麻烦事。以中心校为首的各个班级,开展的好坏不一,学校进行经典诵读展示活动,迫使一些教师,临阵磨枪。村小,能真正开展的寥寥无几,这里面有教师认识的问题,有我们学校领导落实不检查的问题,等等。
  
  对于我而言,课题研究也是一块我想开展,却没有什么经验的领域,我要好好想想,选个什么样的课题,什么样的呢……从问题入手,集思广益吧,不管前路如何,我会努力去践行,争取做小课题,解决现实问题;争取落到实处,检查到位;争取让学生、教师们受益于科研;争取有花有果,莫落个有音无信。一切都在期待与计划中!
  
  
  
  

完成时间:2010.12.04 20:09:3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