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台梭利认为成长的发展期,敏感期机不可失。内在敏感性使儿童对某些东西产生敏感,对其他东西却漠不关心——就像有一道来源神秘的光线,照在一些东西上,其他东西却处于黑暗之中。在这一特殊时期,这些被照亮的东西,就构成了他的整个世界,他从中汲取形成特定的能力、品性和素质。因此,再让孩子挥洒天性的同时,切勿错过养成“日有所诵”习惯的最佳时期。而让孩子阅读,其实最大的压力来在我们周围的环境。日益激烈的竞争,日益难处的人际关系,日益崇尚金钱,有个好成绩不如有个好爸爸,学不下知识有钱照样做人上人的负面形象冲击着我们成人的认识。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出现两头热中间凉的尴尬局面。家长送孩子上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老师的交代言听计从。为了考个好大学,我们的家长不惜高薪聘请家教,学生忙碌的穿梭于各种辅导班之间。大有只要能考上大学,让家长叫孩子爷爷都成之势,可是当孩子进入小学,初中,家长一下子觉得该松口气了,让孩子自己去学吧,反正有老师呢!只要孩子做完作业,至于读不读书无所谓,传统的教学模式,也让我们的孩子小学六年泡在十二本教材中,那样的枯涩,那样的单薄,难怪有人撰文,发出“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愤词。孩子的精神成长成为我们的呼唤,却疲于考试评价的反复咀嚼,无奈的叹息。韩老师另辟蹊径,为海量阅读的开展提供了范例。首先,她“诱惑”家长进行亲子共读,或让家长读书给孩子听,或举办家庭之间的读书宴,孩子互谈读书体会,让孩子爱上书。接着,韩老师创建无人管理的班级图书室,让孩子借书阅读就像吃零食一样随便轻松。
1.给学生一张填写书号的借书卡:
借书日期 书 号 书 目 还书日
《小孩学儿歌》
《小孩猜谜语》
《小孩背古诗》
(学生借阅那一本就把硬纸做的如上借书卡填写插入借书位置即可。)
2.书橱里放着让学生签名的借书卡
2号共25本 红12本
《帮孩子克服困难》
《鼓励孩子改掉坏毛病》
《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故事》
(将书按照大小放成摞同一摞书的书脊编号一样,学生借书就把自己的名字写上,要是还时后面标上H,要是喜欢还可以在签名后面打勾,当表格填完,只需在上面再沾上同样的带格白纸即可,使用这样的借书卡,对于那些读物孩子喜欢、书在谁手里还未归还一目了然。)
3.自己挣来的读书机会。这个借书卡是折叠的,外面写着学生的名字,里面画着格子,根据学生的纪律学习卫生等方面的表现老师在里面盖章,奖励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
4.根据同学的借阅量和对书的评价给予书主人一定的奖励,于是玩乐时,同伴间就讲述书中的故事,阅读便成了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5.在博客中成立小书虫俱乐部给书虫们搭建这样几个交流平台:1.成立书香小组,2.家长和学生留言介绍自己的书3.用“话配画”作业纸介绍自己的书。4.每周一进行“猜猜这是什么书”活动,一个学生说大概内容,其他学生猜是什么书,出题和猜对着都得奖。经过这些方法的实施,孩子们喜欢阅读,阅读已经成为班级的美丽风景线。据韩老师调查,受一年级孩子欢迎的书有以下三类:绘本、图文结合文字浅显的童话书和老师带孩子读过的书。
除此之外,韩老师还用人人呢成功的阅读星级评价,孩子爱上了阅读,读出了精彩。
沉浸在这本书里,我也对阅读着魔。韩老师的聪明才智让孩子踏上了阅读的快车道。韩老师的实验告诉我们同行:只要爱着职业,想把他经营好就有办法。阅读与思考是事业成功的不二法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