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
伴着春天的气息,我们的孩子又步入了新的学期,在新的一年,您一定有更多的期待,更多的呵护,更多的给力吧!孩子们因为您的期待而发奋读书,因为您的呵护而倍加努力,因为您的给力而轻松快乐。真的,真的感谢你们给我们这么多——纯真聪慧的孩子,大力信任的期待,默默无声的支持……
新学期,教育局全面强力推进高效教育综合改革,这是我们玉门教育的春天,这是我们孩子学会学习,掌握方法,自立自强的福祉,虽然在改革之中,我们会有曲折,我们会更加辛苦,孩子适应新的课堂或许会有成绩的浮动,面对这些,您或许很担忧,甚至有些反对,成为我们改革途中的异军,凡此种种,我们会很理解,毕竟我们都是父母,我们也有孩子,而且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宁可让自己吃苦受累,也不愿让孩子在成长的途中稍有闪失。曾记得,在我接任这个班的语文老师,第一次和孩子见面时,我曾说:从今天开始,无论你是否愿意,我都将陪着你们,与你们晨昏相伴,日夜相随,因为守着你们,我就守着明天的希望。和您的第一次相见时,我曾告诉您:孩子交到我们手上,他不仅是您的孩子,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既然孩子是咱们的,我怎会不在乎改革中他的所有变化?因此,请您一如既往关心我们的孩子,他们需要您的鼓励和支持,一如我们的需要。
开校一周来,我们凭借导学案进行完了第一单元的教学,在新的课堂模式中,有些孩子很兴奋,他们的个性能够得到张扬,想说的只要自己愿意都能表达,但有些孩子,因为预习中的等靠,错失了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提高的机会;有些孩子因为得到了来自老师和同伴的赞许更加自信,但有些孩子却甘愿默默的充当“淑女”,面对这种情况,经过对导学案的批阅,有必要提醒您帮助孩子学会新课堂背景下的预习。
1.预习伊始,孩子要朗读学习目标,做到心中有数。“学习指南和方法指导”是完成本课预习和课堂学习的钥匙,孩子必须朗读,并试图在预习中使用。“教材解读”包括文体知识,难解字词、作者简介,难点提示,写法传授等,这一部分的阅读和勾画重要信息,既是理解能力的培养也是捕捉信息能力的提高,孩子务必要反复读,认真勾画。
2.在明了这些后,孩子进入课文的朗读和初步感知,勾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正音扩词,理解字义,熟练掌握字形这是进入课文学习的前提,而后,查找相关信息,大致明白课文所讲内容,形成自己初步的价值判断,将自己的疑问填写在“我的疑问处”,既是自己第二天学习的目标,也是老师调整教学的依据。(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能力,实践证明,我们的孩子总在这一环节不是空着就是赫然写着“没有问题”,此刻,没有问题才是真正的大问题,说明孩子在预习中并没有积极的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这一点要引起您的关注。)这一切做好之后,就可以进入“预习检测”。“预习检测”需要合书完成,不会不懂的在完成“预习检测”后再读课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完成并且做上标记,以便第二天强化记忆。(刚开始这样严格要求孩子,您会不满于他们的木讷,你会对我们老师上课会干什么差生疑问,请您放心,您这样的期待,就像孩子初学走路时,您放开手的担心,但换来的却是孩子自己优雅喜人的走姿。信任则是动力,帮助则是推力,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能力。)
3、学有余力的孩子,可以依据“探究案”中的“探究点”提前进入文本的探究,每个探究点我们都给出了解决的途径,只要勤于思考,定能或多或少有所解决。这个环节您大可不必担忧孩子提前学会,课堂上无事可做。因为他的提前出发就决定了课堂中和其他孩子思维碰撞中自己认知的提高,也为自己点评他人发言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长此以往,提前探究的孩子将是思想独立,个性鲜明,颇有主见的孩子了,而且因为自己有备,故而课堂更加自信,学习的劲头十足,最终会掌握学习的方法,具备学习的能力,这将是终身受用的。当然,觉的孩子吃力,暂不必要强求,但是一直要是不鼓励孩子提前探究,孩子将会面对探究点望而却步,就像梭子鱼的(话说梭子鱼喜欢吃一种小鱼,当把他们放在一起时,小鱼总是免不了葬身梭子鱼腹中,于是实验者将玻璃钢中间置入玻璃搁板,梭子鱼和小鱼分别养在两边,当梭子鱼看到小鱼时就奋力去捕食,第一次,被玻璃搁板重重的挡了回来,它头晕目眩,第二次还是晕头转向,第三次,第四次,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让它彻底绝望,——小鱼是无法吃到的,有一天,实验者悄悄撤掉了中间的挡板,可是梭子鱼却再也不去捕食小鱼了。)由此可见,我们的孩子需要大胆尝试。
4.预习自测的内容,在上本课前老师会进行批阅,也会在课堂上给孩子时间进行纠错,然而难免孩子会纠错不彻底,那么在“训练案”的强化练习中,您就有必要过目一下,提醒孩子及时纠错。
导学案是我们新课改的凭借,在尝试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尽力在扬长避短,若果有您的忠言和建议,我想我们会做的更好,它将更实用,最终实现课堂的高效。
伴随课本的教学,海量阅读成了孩子语文素养提升的有力补充。假期我在“雷区穿行”(学校明文规定,教师不许向孩子推荐任何教辅读物),推荐孩子购买并阅读《欧也里葛朗台》《吹牛大王历险记》《圣经的故事》这三本书,企望孩子感受葛朗台的吝啬,吹牛大王的奇遇,圣经教义中的真善美,获取思想认识,道德水平,语言文字积累的提高。孩子们做了读书笔记,一开校就围着我喋喋不休的谈论书中的人物,大多数孩子告诉我《圣经的故事》看不懂,倒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抱着不放。听了这些,我很是高兴,一个孩子是否爱看书,取决于教师的引导,同伴的影响,更决定于家庭阅读环境的营造,我们可敬的长辈们都开始竞相阅读,那孩子呢?不言而喻。我真的感谢您的大力支持。开校来,我已经将这三本书收齐,准备拿他们向其他班级换取其他书目,这样虽然解决了无书可读的问题,可是有书要读,读出成效,仅靠我的读书赏析交流与检查,人物评论,热点对话,师生共读是不够的,需要您的加入。这几天我们的孩子在看《丛林骑士》,不知您是否留意,之所以在新学期伊始借这本书给孩子全因为它的翻译者——蒲隆,原名李登科,他是我们甘肃定西人,196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外语系,1981年在山东大学美国文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此后,在兰州大学英语系任教,1994-1995年作为美国福布莱特学者在哈佛大学从事狄金森的研究和翻译。之所以让孩子读这本书,我想告诉他们,即使是生在落后的地方,只要有不懈的追求,敢于奋斗,就会有不菲的收获,我想让他们以我们的处所,我们的家庭而自豪:即使我现在和他人有差距,经过努力我一定能缩小差距,即:学习改变命运!这几天晚上,陪女儿阅读中,我也在看《丛林奇事》,我也会被其中的狼孩吸引,也会为动物界中的丛林法规而震撼。当学到《神奇的书》一课,谈及“书装载了我们人类灵魂所有的美丽。”一句话的理解时,齐炜同学引用本书中的认识进行理解,给我很大震撼——谁说小孩子看书没用?我也发现,当和孩子读同一本书时,我们彼此交流的话题更多了,说话更投机了。家长朋友,您是不是正为孩子不听您的话而烦恼,那就和他一起阅读吧!那是一种宁静世界里思想拔节的脆响,那是亲子之间心灵无声却顺通的默契。
我不是一个老古董,也不是典型的孔夫子,但是我却喜欢经典,喜欢我的学生从小能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成长,我要求孩子背诵《论语》,不管他们是否喜欢,大有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气势。古文的生涩难懂,读背时的拗口,都成了孩子怕背,不爱背的借口,一再的以“一部论语治天下”的口号诱惑他们,终是效果不佳,却在无意的一次问题回答中,背诵帮忙了,却是在一次古文学习中自己理解轻松了,孩子们认同了。背诵才逐渐情愿了。这个背诵我没有做统一的进度安排,有小组长调控,背诵最多的已经不剩几条了,少的也有二十几条吧。不论他们背的怎么样,只要肯背,我想留在大脑深处的记忆也会在我分门归类的《论语》再解读中被激活。您需要的则是过问,关注他的背诵。引起他的背诵注意。
见了亲人总是话语滔滔,没完没了,唠叨了这么多,我想您不会认为我耽误了时间,因为一路走来您总是与我并肩同行,今后的路上,孩子依旧需要两个臂膀都有人搀扶,拽拉,您不会掉队吧!
谢谢您的聆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