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相见欢

写作者:烟花三月下扬州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11年05月08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30

   她的最后一个字,正踏上下课的铃声,后排听课老师的掌声情不自禁地响起。我在其中,有种流泪的冲动。
  
   诵读欣赏,李煜的《相见欢》。
  
   是黄素心老师的一堂公开课。从容镇定大气,是她给我的最初印象。
  
   先声夺人。她的范读,声情并茂。音域宽广,中气充沛,形容沉浸,语调悲凉。
  
   一开始就带领大家进入词的意境。词中情呼之欲出。
  
   学生们都能找到准确的词语把握其中的悲情。
  
   以情引领,赏析下阕中的形象。乱麻乱丝纠结着词人五味杂陈的别样滋味,离愁如浩浩春水,不可阻挡又百转千回。
  
   赏。读。沉浸在重重的离愁中,学生的朗读由初读的齐整,有了语速语调的明显变化,沉痛哀婉的情绪似乎在教室里蔓延。
  
   那么,这样沉重的离愁要借助怎样的意象才能承载呢?导入对词的上阕的赏析。
  
   西楼、残月、梧桐、深院、清秋都锁着愁。在老师的点拨引领下,学生真的感受到字字珠玑,字字含情。
  
   由词衍生出来的李煜的其他词作,帮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词中所含的情感,由词衍生出来的相关意象的词作,也更明确了这些意象在中国诗词中的表现力。
  
   拓展、回归。黄老师带学生穿行在后主被囚的深院,唤起沉重的历史气息,唤醒哀愁的人物形象,不能说不愿说不敢说不说也罢的缠绕的往事,被穿越。
  
   浸润式教学。这就是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于老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在于老师教学语言的感染力,在于老师创设的情境,在于老师游刃有余的引导启发。
  
   这一堂课,我们明显看到学生的收获和成长。也唤起了我内心的激情,让我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完成时间:2011.05.08 15:34:0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