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内群体和外群体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2年02月1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783

  早上看成了篇网文,想起了这两个相对的术语。当然,它们不是家里人与家外人的那种含义,虽然存在有这种嫌疑,也或许一部分人希望它们有那种含义。里与外的界线在哪里?这界线的确定似乎很容易:非吾类者皆为敌!这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且极具操作性的标准,一听人们会对之嗤之以鼻,一做就非它莫属了。它简单,却也实用。
  何为吾类?传统、习惯、文化、道德已将之说得非常清楚了。问题在于说明它的诸多东西此时要不要再被说明呢?
  ......
  
  以下是网文的全文:
  
  
  历史热是这两年的一个现象,那么形成历史热的原因到底何在?吴思说“谈现实谈到五分就到了边界,而谈历史能更充分地表达”。然而,并非所有的谈历史都能获得充分的表达,比如前几年全国“两会”期间引起过广泛关注的“惩治汉奸言论”提案,在历史研究者听来可能就会不太舒服。“遏制自由研究表达的结果,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不断地重复犯错误”,吴思对此表示担忧。
  
  访谈者:这几年“历史热”成了一个现象。您平时看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吗?
  
  吴思:我从不看连续剧。太长了,我舍不得花那么多时间。
  
  访谈者:我不知道您有没有注意过互联网上的历史热:“网络历史热”主要以新中国成立初期、抗战和国共内战时的历史事件为讨论对象,和学术界的历史热不太一样。
  
  吴思:我知道网络上的历史热,包括卖书、电视剧历史热,你想不看见都不行。但他们在说些什么、讨论什么我就不太清楚。
  
  访谈者:现在研究明朝历史的相对多一些,包括您在内也是研究明朝历史,这是不是意味着明朝的历史和当代社会有更多相似的地方?
  
  吴思:我研究明朝是有这样的想法,不知道别人怎么想。你要研究清朝,会发现清朝跟现在有一个巨大的不同——清朝由一个异族统治,有部族统治因素,而现在没有。研究清朝要把这个问题处理好,就会增加这么一个因素,而明朝没有这个因素。另外清朝的体制基本是承袭明朝。所以明朝既看得明白又省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朝的史料多得没完没了,任何时候别人都可能翻出一个档案来,说你说得不对,我这里有新发现的史实。
  
  访谈者:前几年“两会”期间,有人建议人大立法“惩治汉奸言论”。如果哪一天真有这么一部法律通过,您觉得对一些研究历史的人来说,会不会是一个灾难?
  
  吴思:他怎么定义汉奸?
  
  访谈者:比如说袁伟时,在他眼里可能就是一个汉奸,理由是袁伟时为侵略者招魂。
  
  吴思:这么过分?我怎么觉得说袁伟时是汉奸的人,倒有一点汉奸嫌疑。袁伟时在讨论义和团的时候强调了我们自身的问题,你可以不同意袁伟时的观点,但不能因为他强调自身过失、对外方的罪恶一笔带过就说人家是汉奸,要是这样,大家踏踏实实地研究找问题的根子在哪,就会受到重大的遏制。我们遏制自由研究表达的结果会是什么?结果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不断地重复错误,老百姓跟着遭殃,整个民族也跟着倒霉。所以我觉得这种主张倒有一点汉奸嫌疑。——这么说有换位体验的意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往人脑袋上扣屎盆子可不是好玩的比赛。这种比赛很有破坏性,毫无建设性,我们以前赛过很久,越赛大家越没出息。
  
  再说,强调我们自身的过失,“我们”又是谁?是满清统治集团吗?为他们说话算不算汉奸?吴三桂帮助满清,当年就被称为汉奸。你替满清统治集团说话,或者替吴三桂说话,是不是也算汉奸言论呢?这些标准太难掌握了。其实,客观地评价吴三桂,他是贡献大还是害处大?我们现在是沾他的光了还是受他的害了?这些问题都不容易说清楚。
  
  访谈者:那您是怎么看的?
  
  吴思:看你强调什么。强调道德?谁的道德?领土?谁的领土?进一步说,中国的大一统好还是欧洲的多国竞争好?对什么时候的什么人好?再进一步说,现在认为好将来也会认为好吗?每走一步都会遇到引起争论的问题。我不赞成把道德判断尤其是现在的道德判断加到历史人物身上。对当时的道德判断,不妨做出客观描述,别自己跳进去掺和。
  
  访谈者:就是说假如吴三桂真的是汉奸,我要替他辩护的话也不能说我是汉奸,否则律师就没法做了,因为律师经常替犯罪的人辩护。
  
  吴思:对,不要轻易因为别人说了什么话就说人家是汉奸,还要惩办治罪,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而且最后对中华民族是不利的。
  ——引文选自2012年02月12日《凤凰网-历史》 《炎黄春秋总编辑:说袁伟时汉奸的人倒有汉奸嫌疑 》。 本文摘自《我想重新解释历史》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作者:吴思
  
  


2012年02月13日11:35     [补记]
    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建立在正义基础上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福利都不能凌驾其上的。因此,正义否认某个人失去自由会由于别人享有更大的利益而变得理所当然起来。它不承认强加给少数人的牺牲可以由于许多人享有的更大利益而变得无足轻重。因此,在一个正义的社会里,平等公民的自由权被认为是确然不移的;得到正义保障的权利不受政治交易的支配,也不受制于社会利益的权衡。使得我们默认某种有错误的理论的唯一原因,是我们没有一种更好的理论;同样,某种不正义行为之所以能够容忍,也仅仅是因为我们要避免更大的不正义。作为人类活动的第一美德,真实和正义都是不可调和的。
  
  ——约翰.罗尔斯
  

完成时间:2012.02.13 08:30:2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