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千年来,王莽身上的骂名不绝于史书,尤其是白居易诗“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一语道尽了后人对他的评语。以下是王莽的相关史料。
王莽的出身:王莽姑母王政君是西汉“一把手”的太太,后来他内侄又当了西汉的“一把手”。他家族先后有九人封侯,五人担任大司马,是地地道道的高干家族。但他既没有高干子女的傲慢与狂妄,也没有他们的荒淫与奢侈,他品行端正,知书达礼。从小屈己下人,态度谦恭,勤学苦修,学识渊博,生活俭朴,克守孝道,细心侍奉母亲和寡嫂,抚养幼侄,尽心尽责。对待社会上的名流学者、家中长辈,从不顶顶撞撞,惟命是听,礼敬有加。
王莽做官:王莽执政后,克已不倦,招聘贤良,所受赏赐和邑钱都用来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俭约。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他的母亲,见到王莽的夫人穿着十分简陋,还以为是他家的奴仆。汉哀帝继位后,他的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得势,王莽只得卸职隐居于封国(封地)新都,遂闭门不出,安分谨慎,其间他的二儿子王获杀死家奴,王莽严厉地责罚他,且逼王获自杀,得到世人好评。王莽隐居期新都期间,许多官吏和平民都为王莽被罢免鸣不平,要求他复出。
王莽代汉:圣人,民意。“王莽代汉”是篡位么?史书当然如是说。或许当事人不那样看。当王莽还是一介臣子时候,他执政前的大汉一片乱像,社会民不聊生,权贵豪强恣意享乐。但是,当道德楷模王莽成为执政后,拨乱反正,蒸蒸日上。由于王莽不遗余力地大抓意识形态建设,纪纲恢复,社会正统价值观念得以弘扬,所以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从王公贵族到知识分子再到普通百姓,都觉得王莽是他们利益最好的代言人,王莽具有超人的品格和能力,是人民信得过的领袖。而且,很多读书人内心中有一个非常隐秘的想法:按照儒家的理论,天下大治需有圣人出,现在天下乱像,显然是因为没有圣人临朝,无论从哪个方向看,王莽都符合儒家理论的圣人标准,若是由这个新圣人作皇帝,那一定会实现上古大治,彻底改变大汉帝国的混乱和无序吧。于是,有四十八万七千五百七十二人的上书,请西汉授予王莽“九锡”。在历朝历代,权臣被赐予九锡,就是篡位接近成功的标志。而四十八万是个什么概念呢?识字者不过数百万。而在长安附近,能够上书的知识分子加起来也不会比四十八万多多少。那又是多少简牍,多大的工作量啊。就这样,在一项关于“是否当皇帝”的民意选举中,王莽以高达95%的支持率胜出,在整个社会各个阶层的欢呼声中,走上了那个神圣的宝座。
王莽改制:一场具有探索意义的历史变革。要知道,豪强地主、黑社会组织是大西汉的产物,当时的情况仅举两例:红阳侯王立在南郡占垦草田至几百顷之多,连贫民开辟的熟田也在占夺之列。王立把这些土地高价卖给国家,得到的报偿超过时价一万万钱(相当人民币1亿元)。哀帝宠臣董贤得赐田两千余顷,贤死后家财被斥卖,得钱竟达四十三万万之巨(相当人民币43亿元)。一方面是国库严重空虚,皇帝政令不通,另一方面是豪强手握重兵,恣意妄为。 “王田令”、“私属令”, 实际就是一部限制豪强占有土地的法令。打着恢复“井田制”的旗号,对天下每个人应该占有多少土地进行了详细的限制,并且对每一家的占田数量明确了上限。据说,就是这项法令搞得天下民怨沸腾,天下人都在指责王莽食古不化。可是,考察前代历史,我们惊奇的发现,在王莽改制前,西汉政府也曾有多部限制田地的法令颁布。原来,限田并非王莽独创。“五均六筦”政策,通过政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经营和强力管制,把原先主要掌握于社会上层贵富集团手中的盐铁酒经营、山林川泽、商业贸易等利益,夺归国家掌握,并通过国家的管制来平抑物价,完全是站在人民百姓的立场考虑。这些条文都有着合理的成分,有着调节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贫富分化的一定积极意义,确有为普通民众利益着想和限制社会上层贵富集团剥削压迫太甚的考虑。 货币政策:改作金、银、龟、贝、钱、布,名曰宝货,凡五物(钱、布皆用铜,共为一物)、六名、二十八品。人民对王莽钱币毫无信任,都私用五铢钱,王莽又加严禁,人民反抗不已。王莽迫于民愤,暂废龟、贝等物,只行大、小钱,同时加重盗铸的禁令,一家铸钱,五家连坐,没入为奴婢。地皇元年,王莽又尽废旧币,改行货布、货泉二品。
王莽面对的问题根源:中国人口达到临界点。那么,王莽到底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问题呢?事实上,以黄河流域的生产能力,所能够承载的中原地区人口上限只是六千万左右。达到这个临界点,无论改革家如何操持,一场波及整个中原地区的大规模动乱就无法避免。只有经过大动乱的清洗,人口重新降至一千余万,才会恢复平静,开始新王朝的缓慢发展。
推翻王莽的主力军:地主豪强。作为介于官民之间的势力,豪民阶层在西汉后期获得长足的发展,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完成了对西汉基层组织的渗透,自下而上的开始对西汉各级政权进行蚕食。但在面对西汉中央政权时,这些豪民还无法渗入,即有钱无权。而新朝末年的战争给了他们这样的机会。几乎是随着反抗王莽的同时,这些豪民迅速崛起,后来发展成为东汉中央政权的主要控制者,和魏晋时期名门世族的前身。
王莽之死: 公卿大夫千余人陪死。 作为历史上著名的“奸臣”,王莽的所作所为一直被宣传为荒诞不羁,人民群众是揭竿而起,与地方豪族共同推翻了新朝。可是,事实真的如此么?地皇四年十月初一,更始政权的军队入长安城。初三天明,王莽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退至渐台。将士全部战死。这种誓死相随的情形,在历史上其他王朝灭亡的时刻也是不多见。
王莽的悲剧:在于,过分迷恋儒家经学,“托古改制”丧身亡国。王莽妄图按照儒家经学重建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一劳永逸地解决社会问题。其初衷似乎无可厚非,关键在于向前看还是向后看?王莽的新朝仅仅存在了15年,就寿终正寝.。这不仅是王莽的悲哀,也是历史的悲哀。
我的评价:王莽,,勤奋的学生,博学的的智者,曾经的圣者,失败的改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