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我眼中的小海

写作者:烟花三月下扬州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12年08月02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692

   小时候,总觉得小海这个名字不够气魄,你瞧人家启东、一副继往开来纳百川的阔达胸襟;海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镇守气势,就连那没有山的张芝山也因为名字而有了仙风道骨的味道,小海,哎!
  
   一个小镇,默默无闻。小镇人要上城是件大事。而小海到南通似乎就是自古华山一条道-------通启公路。除了寥若晨星的长途班车外,我记忆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私营中巴车,似乎都是男的开车,女的卖票这样的夫妻搭档,女的胸前挂一收钱的小黑包,站在车门口喊:上车哇---上车哇,马上就走。这个“马上”是个未知数,而且无限长,总要等车载满了,才真的走。从南通回来,如果车上人坐不满,司机就反反复复地绕着大饭店的转盘兜圈子,卖票的把半个身子都探出门外,用她的火眼金睛捕捉乘客,声嘶力竭地喊着:到小海哦!到张芝山哦!有时候遇到同行,为抢乘客言语不和掐起来的也有,常常会发生两辆车同时以最快的速度驶向乘客的好莱坞惊险镜头;也有合作的,两车并一车,一辆车的人瞬间就给卖掉了。乘车的煎熬,至今回想起来都觉得难以忍受,可是当时没有选择。不像现在,公交48、616、619加上途经的县区班车,到南通方便多了,蛛网密布的高架和高速公路更是将苏北和江南连成一片,在通盛路通沪高架路口,将是南北最高的立交枢纽,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小海将是中国交通地图上一个闪亮的地标!小海,也有了龙腾四海的气象!
  
   刚大学毕业从南通回到小海,心里有着无限的局促与委屈,未来不知在哪里张望,一段爱情被时空阻隔,变得渺茫不可期许。小镇有个邮局,还是摇柄的总机电话,我总是希望看到送信的传达室老头从办公室门口经过,也希望听到据守电话的瘸腿科长喊我的名字,希望听到那个由总机转过来的遥远的声音,往往总是瘸腿科长不离不弃地在电话机方圆一米的范围打转,连个述说衷肠的机会都没有,就这么草草问候几句收场。我想在遥远的北方,也是通讯落后的小镇,估计他也是和我相同的情形,刚刚萌发的情感就这样被时空稀释,被繁琐的转接搞得心神疲惫,终于不了了之。若干年后在同学QQ群里聊天,说假如那时通讯像现在一样便捷,说不定就趁热打铁成了好几对。当老爸老妈都嚷着要上网的今天,沟通变得越来越多元,刚搬进新居的爸妈,装备了台大尺寸电脑,手写板,互联时代,天涯咫尺,让人不禁感慨当年的错失情缘多多少少和通讯不便脱不了干系,也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城市化的进程以日新月异的速度把农民改造成了城市居民,没了土地的农民告别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劳动惯了的胳膊腿脚就有点不适应,住进楼房的老百姓在不接地气的日子里有点恍惚。但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开始懂得养生和娱乐。你瞧,小区的空地上有跳健身操的,有跳交谊舞的,还有领着老人孩子在绿地上散步的,在长廊篷架下纳凉话家常的,衣食无忧的劳动人民开始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小区里图书馆阅览室棋牌室健身房应有尽有,社区活动也搞得蓬蓬勃勃,老百姓感慨:种了一辈子地,终于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镇北有南通最大的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汽车站火车站也将搬迁到小海的西边,虹桥医院也从局促的市区搬到小海附近,除了方铿捐资兴建的小海中学外,新城区一所超大规模的学校也拔地而起,小海人民拥有了最现代化的医疗教育生活保障设施,她是社会发展的缩影,见证了斑斓多味的现代化进程,在新城区和开发区的辉映下,小海渐渐有了自己珠圆玉润的光泽,在长袖善舞的东城,她将是最美的回眸一笑!
  

完成时间:2012.08.02 09:04:5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