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被追尾以后……【外一篇:续写故事】(跟孩子们一起写日有所记之四)

写作者:妙逸     日记本: 等到拈花微笑

日期:2012年09月2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750

   早晨开车进入过江隧道,一边在想像今天的日有所诵会读泰戈尔的什么,只听“哐——砰”一声巨响,只觉车子和人身一震,坏了,被追尾了!惊吓之中,也顾不上将车移到靠边的位置,先下车查看。后车是辆红色雪佛兰,于是印象分上升——因为爱屋及乌,儿子喜欢电影《变形金刚》里的大黄蜂啊~ 对方司机下车,是个小伙子,满脸的无奈愠怒——但看得出,他显然是在生自己的气,毕竟都赶着去上班,谁愿意出这种麻烦事儿啊!他一边忙不迭地掏出手机拍照,一边嘟哝着:“先拍照吧,我追尾啦~”好,能主动承担全责,不唧唧歪歪地只想逃脱对后果的承担,是个爷们儿!印象分于是继续上升。他接着问:“你看我赔你多少钱合适?换保险杠不是很贵吧?”我没料到他这么爽快,讶异地问:“你不找保险公司吗?要不你先把钱给我,回头我给你写张条儿,再约个时间一起去快赔中心?”他犹豫了一下,追问到:“赔你多少合适?”我也不大熟悉修车的行情,想想几年前的行市,又看他态度如此诚恳、利落,便试探着说:“我看人家这种状况的大概需要三百?”他似乎松了口气:“哦,这钱也不多,不用找保险公司了。”正说着,后面的车见有了状况都从我们身旁绕开然后呼啸而过,有人在车里大喊,先把车移开呀!这提醒了我们俩要顾及交通状况,引发拥堵可就是罪过了。看来都不是不负责任的人,那么,我正要开口,小伙子说道:“这样,我们先交换行驶证,挪个地方再说吧!”正合我意。取了行驶证交换,互留手机号码,前后开出了隧道。正想着是不是下午下班时分再约了谈此事,手机响起:“看见那边那家银行了吗,前面靠边停车吧,我去取了钱给你。”于是照办。因为一切都处理得顺畅,第一次碰上这种事居然不烦不燥,心平如水。小伙子去取钱的时候,我便下车在路边等着,这时才发现他车里还坐着一位女士,我微笑着搭讪:“都是要上班的哦,隧道里车确实太多了,是容易追尾~”女士的表情放松了,因为追尾要负全责而来的尴尬似乎减轻了许多,我们随意交谈起来,正如刚结识的朋友——谁说碰上了坏事就只能有坏的结局呢?小伙子把钱交给我的时候,我再三确认他不需要我给他写条儿。我是愿意极尽配合之能事,但看来他真是打算自己承担损失了,大概怕了去找保险公司要经历的那些个烦琐的手续,着实磨人咧~ 心想,中国的服务行业,实在是大有可为哦~~~~~
   到学校问同事,修保险杠三百够吗?众说纷纭。然而我愿意相信是够的,何苦要让自己不开心呢?
   因为这个,今天没能在早读时间赶到学校跟孩子们一起读泰戈尔,下午的两节语文课要赶课时进度也没来得及,明天,明天一定补上。虽然错过了泰戈尔诗句的清丽隽永,却收获了另一份美好——从这件小事也能折射社会公民的素养:有担当的人还是多的,好人也还是多的;而宽容,宽恕了别人,其实就是放过了自己。
  
   外一篇:续写《小摄影师》(给孩子们布置今天的日有所记,统一完成第六课的课后习题:小练笔“续写故事”。想起我是不是也该包括在“统一”的范围内呢?于是有了这篇第一次跟学生一起写的下水文,说实话,可真难写哦~~~~我是一边写一边要揪头发,一边想咱班那帮才子才女们都会怎么对付这个东东呀?好期待看他们明天交来的作品哦~~~)
  
   原文结束:……“请转告他,我很忙。不过,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
   版本一 接:高尔基谢绝了杂志社记者的拍照邀约,又一直忙到很晚才休息,小男孩却始终没有再来。高尔基躺到床上,眼前还总浮现着他脸上挂着泪珠跑开的模样, “这孩子哟~~”高尔基轻轻叹口气,不由得笑了笑,“也不知他现在心情好些了没有……”高尔基迷迷糊糊地睡着了。在梦中,他看见那个小男孩背着相机再次意气风发地走来,神气地摆弄着,替他照好了照片以后有礼貌地道谢,然后心满意足地离去。照片上的自己,正被一群孩子簇拥着,自己也跟他们一样,笑成了一朵年轻鲜艳的花……
   自评:这个版本比较大众化(尤其最后一句主流艺术惯用手法使得政治色彩比较明显,呵呵),四平八稳,但不灵动,没有什么太多创意。要我这一时半会儿写出灵动有创意、又能与原文基本保持一致风格、符合原文逻辑推理的续写,还真难哟~~不禁替孩子们担心起来,今天的作业他们能搞定吗?
   版本二 接:谢廖沙(借用一下第2课《金色的草地》一文中提及男孩的名字)坐上电车后又恨又悔,恨自己为什么如此粗心大意,悔自己就这么轻易地放弃了这样一个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机会。回去后要怎么跟墙报小组交差呢?——当初自己可是再三拍了胸脯做了保证要将这项任务完成的,哼,尤其那些早就嫌弃自己粗枝大叶的女生,准会将我好好嘲笑一番吧?想到这里,谢廖沙不禁气急交加,等车子到站一停稳,就飞快地跳下车似乎想要躲到地洞里去。一不留神忽然撞在一个人身上——咦,这么巧,是伊诺娃老师!伊诺娃老师看见谢廖沙这副失魂落魄、心急火燎的模样,就将事情问了个究竟。“那么,谢廖沙,你就准备这么回去吗?”看着老师鼓励的目光,谢廖沙忽然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老师,我可以再去找高尔基先生吗?这次我一定带上胶卷!恩,还要多带一卷放在包里,万一我又稀里糊涂地在路上跑丢了这卷,还有备用的就也不怕了……”老师看看天色已经不早了,于是说道:“好的,孩子,我不觉得你再去试试是个坏主意。你看,你还有一个晚上的时间可以再仔细想想有没有漏掉什么、并做好充分的准备,祝你明天好运!”
   第二天发生了什么,聪明的你一定猜到了。现在,高尔基先生的照片正挂在谢廖沙所在班级的墙报上,冲着孩子们慈祥地微笑。
   自评:这个版本换了一个角度来写,谢廖沙的心理活动应该会让孩子们觉得亲切?至于新加进来的角色“伊诺娃老师”,因为布置作业时没有给孩子们任何指导,他们会不会想到续写也可以这样呢?想到这里,觉得自己还是有些失策,也许应该多少要挤一点时间给他们一些提示和指导的。不过,按照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理念——着重于作后讲评,无论如何,明天还有时间跟孩子们一起好好探讨!
  
  

完成时间:2012.09.21 00:01:37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