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莫让虚名遮望眼

写作者:我是中条山人     日记本: 人生屐痕

日期:2013年01月2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459

  ○莫让虚名遮望眼
  
  近些年来,报刊、视屏、网络媒体上,“著名”二字的使用频率颇高,一个人想“著名”,也好像不太费什么力气。搞了几天新闻,就誉为“著名记者”;写了几首歪诗,便称为“著名诗人”;拍了几个没人看的电影,便是“著名影星”;刚唱了几首歌,也非“著名”莫属。有的人也在挖空心思,千方百计地“借名。更有甚者,凭恶意操作“出名”。于是乎,“名家”满天飞,处处皆“大师”。然而,尽管“著名”多如牛毛,但能给人留下印象者又有几何?细一琢磨,又自觉是情理中事。“著名”泛滥,而文坛、艺坛又乏见名人,实乃“著名”贬值后的一种必然。
  其实,以中国传统文化而论,对“著名”的使用向来是谨而慎之的。有句出自田夫野老之口但不乏哲理的话,倒是值得我们品味,叫“人怕出名猪怕壮”。何以如此?就因为你一旦有了名气,自然就得将自己的言行举止置于众目睽睽的监督之下。即便你的举止于常人无异,仍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议论的热门话题。而当你稍有不慎,有所出格,则会满城风雨,甚至让你声名狼藉。“名人”难当,故真正的名人大家,均视“名”淡如水,绝不以“名”自居。巴金先生可谓著作等身,但自我评价著作成绩时,只淡淡地说了句:讲了一些真话。文学巨匠夏衍先生评价自己一生所写的东西时,认为只有《包身工》尚可。他们的谦虚、谨慎,对名的恬淡,当为我们所敬仰和效仿,并应作为自勉自励的座右铭。
  近读鲁迅先生的文章,发现其中有诸多关于“名”的论述。他在一篇文章里说,“我并不觉得我有‘名’,即使有之,也毫不想因此而作文更加郑重,来维护已有的名,以及别人的信仰”。他对名不屑一顾,而且告诫人们,“名人的话并不都是名言;许多名言,恰恰出自田夫野老之口。”或许正因为如此,鲁迅对自己的文章自称“速朽”,也反对别人以“著名”加以赞誉。但历史证明,鲁迅的著作是不朽的,至今依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芒。而那些常以“著名”自我标榜的人,却恰如瞬间之流星,一现之昙花。
  这些道理似乎都不算深奥,但一俟联系上自身,就有人管不住自己,常常为“名”所累,晕头转向。当别人以“著名”赞誉自己时,还以为真是那么回事,以为满世界都在关注自己;有的一旦有了名气,就立刻做作,自我卖弄,时时处处摆出一副“著名”相,故作高深,云山雾罩,找不到北。其实,为人大可不必将自己那点儿成绩看得太重。哥儿姐儿们廉价送你的名号,也大可不必当真,权当作耳旁之风。还是正正派派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比什么都要紧。
  

完成时间:2013.01.25 15:39:4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