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五带儿子逛书店的时候,终于还是没能忍住买了一本柴静的《看见》,因为眼馋给同去的儿子、老公、外甥女都买了书。本来是说好了借同事的书看的,经济;最主要的,我觉得这种类型的书看看就行,并没有典藏的价值。
文字当然是不错的,有张力,饱满圆润,吸引着我从下午五点多开始看到凌晨一点多,中间除了吃晚饭和带儿子看了两个来小时的灯展,我的身心便是完全交给了那个并不认识我的人。读完了,困得不行赶紧睡觉,可是隔了一天,想了想,我到底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什么?
不过是一个记者,总结交待了她自己近年来的工作,让我们看到她是如何成长的,尤其在播报传达信息时人性的呈现与冷峻的真实之间她的摇摆和学习,最终逐步走向开悟的表达。不当记者,不需要学习领悟这种专业上的技巧,看了有何用?她期间说到为了做好采访,如何勤奋刻苦地准备,我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说,这没有什么好表白骄傲的,是个人,不管哪个行当,想把事情做好,做到卓越,都得这样——有时不得不勤奋到要卖命。就像我没读这本书之前,跟安讨论说柴静怎么那么受人喜欢,安淡淡地说,没什么,你看她的履历就知道,这人并不是超群的聪明,但是她就有两条,一是敢讲真话,孜孜不倦地追寻真相,坚守这条底线(这其实也只是记者应该要有的职业道德要求罢了);二是她勤奋,肯吃苦。我后来还加了一条,还因为她是女的吧,自有一种性别上的温婉动人,所以,就成了。所以,这个女人神奇吗,一点也不。
及至读完此书,我发现或许还有一点让她独具魅力:思想和人格上的独立。这大概是这个国度里的女人非常宝贵的一点,所以,她就被人分外珍惜。
不过,我不稀罕。虽然与她水平相差或者挺远,但是我也在努力多少成为这种人。由蒙昧和附庸走到今天初初开始对许多事物保持疑问和追踪期间的逻辑,这种成长,漫长、悄然无声,有时痛苦,但始终会让你保持生命力。所以,我不羡慕,但是欣赏——很自恋和大大咧咧地说,有点英雄惺惺相惜的意思。这也是我虽然讨厌这本书的封面、对其中的内容有些不以为然却也还是会说这本书不错的原因。先澄清一下,封面的照片很美,当属摄影作品中的佳作;只是,我不喜欢将它作为封面——在人们的簇拥之中,柴静,在潜意识里你是想表达被人膜拜和拥护的曼妙感受吗?我喜欢诸如《一个游荡者的灵魂》和《自由在高处》这两本书这些类型的封面,前者意味深长,后者充满了质感,共同之处就是让人觉得看封面就想到这本书大概是生命个体别样但供人选择接受、冷静的陈述——我是谁不重要,我的所思所想、我的灵魂所得才是“我”之区别于“你”最重要的存在。
喜欢柴静个人的气质是一回事,认同她写的书的价值是另一回事。书中,在工作经历、与人交往中常会有她自己的点滴思考和感悟,有的还是很深刻的。对于这些观点,我不陌生,也接纳,却因此也缺少了新鲜感和刺激力,这大概也是我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比较“压抑”此书感觉的原因——你说的我都明白,其他书里都见过了,所以,也就那样儿吧~~~~但是,我还是会说这本书不错。因为她让我感到不寂寞。
这个世界,像陈丹青说的那样,已经极度地缺乏常识,原本简单的真理却让人因为毫无敬畏地随手丢弃而在再次找寻接近时走得举步维艰。许多生命因此在混乱中苟活着,没有生长(甚至放弃生长),只有等待死亡。当然,生长是生命与生俱来的本能,就算生命主体没有有意识地去做,也还是会存在;我的意思只是说,被动地生长与主动地生长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被动者,不知道要长成什么样,要走向哪里,就只有任天摆布,匍匐在地,有奴隶的孱弱卑微;主动的生命体知道自己要去向哪里,要长成什么样,会更强悍、更有生命力,更配称之为“生命”。
但凡有欲求,就会有痛苦。这欲求包括对生长的欲望。这种主动去接受磨砺的痛苦,不是人必要经历的,所以,甘愿做这种选择的人自然就会少——很简单的生物趋利避害的本能,我不找,那东西(生长)自然也会来,何必吃饱了撑着去自讨苦吃?意识到自己的生命力就是来源于这种主动寻求阵痛的人,少;愿意去自讨苦吃,主动生长的人,就更少。
也因为此,我也喜欢冯仑的《理想丰满》。给荷池读了,她觉得不过尔尔。要承认,不论从文学性还是思想性来说,这本书的确都算不上经典之作,赞赏它最重要的原因,是我读过他的第一本书《野蛮生长》。在那本书里,他还是对王石老大哥亦步亦趋的“小跟班”,言必称王石;而在这第二本书里,虽然也有一些地方提及王石,但开始有很多自己的观察、思考,有关于他对立体城市的构想和描述——荷池说,那些提及容积率等等房地产专业概念的名词她看不懂,也就没了兴趣;我恰恰喜欢这几个章节,这些知识对我而言有新鲜感,有刺激力;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他专业,对自己所从事的行当——地产,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什么叫敬业,这就是;什么叫有激情和热爱,这就是。
由人云亦云到有独立见解,我喜欢这样的生长,也向往这样的生长。看见冯仑兄这样的生长,所以,我就觉得这本《理想丰满》不错了;《看见》,柴静从她自己的蒙昧到睁眼,揭示了一个小女生如何一路走来,所以,我也觉得不错了。
多好,这样的生长不孤独;多好,我们都在这样生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