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的诗,问余何故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自然想到了陶渊明的,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们都是在表达一种心灵上的自在。而构成这种诗风的关键都在于忘我,或者在于一个“空”。原始佛教的巴利文“空”意为无我和无我所有。空的里面什么也没有,没有二元,没有分别,没有任何概念。在空里面没有欲望,苦即会止息,得到心灵的真正宁静。不要执著于概念,这是佛教的的核心也是其他宗教所宣示的教义。我们都知道亚当夏娃与蛇的故事,上帝禁止亚当夏娃去吃智慧树上的果实,他警告他们不遵守即会死去,这个死应是指精神上的死亡。他们一旦有了智慧的执著,也从天堂坠落人间。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刑,高下相盈,是已圣人居无为之事,万物作而佛使也。意思在说,任由自然,不试人为。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