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到这样句话: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间无孝子。
查了一下,这原来是清代一个人辑录的一幅对联的上联,全文是: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间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天下少完人。
又据网上说,南怀瑾的说法是:
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觉得后一句话中倒是体现了些现代法治精神,以事实做为最终的判定罪与非罪的最终依据。
也觉得“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论事世间无孝子”如果不是在给人的行为以解脱的话,那就是在利用伪善倡导着孝行。
这里说的所谓伪善是这样定义的,“公开宣扬一些态度和行为但随后表现出与此不符合的态度和行为”。社会心理学者通过对认知失调的研究,形成了一种观点:人们的认知失调能够帮助行为发生好的变化,“尤其是当认知不协调(也即认知失调)引起人们虚伪的感觉时”。
要最大程度使虚伪成为善行的力量源泉,研究者给出的前提条件为:
“第一,当事人必须公开支持他们所赞同的行为。
第二,必须诱导他们思考过去不这做的原因。
第三,必须有直接的方法来减少当事人的认知失调。”
(引号内文字均来自《社会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 第十版 黄敏儿 王飞雪等译)
2014年05月21日18:12 [补记] 缘于网络事件引发的争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