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那个甲午的事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4年07月2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72

  《凤凰网.历史》作了个专题,名为“重读甲午”。今天已是第二十期,题目是《战区清朝百姓为何积极帮助日军》。
  
  为避免误解,把这期的结语录下:
  战场上清军与日军尚在角逐,日军占领区的清朝百姓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了大清朝狠狠一个耳光。与其在百年后责怪这些民众不爱国,倒不如想一想,前近代的清帝国在面对近代化民族国家化大潮时,做到赶上潮头了吗?(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ongguojindaishi/special/zhanchangminzhong/#_www_dt2)
  
  
  通过对这个专题的阅读,知道了许多关于那个甲午年间的“新说法”,这说法里有些具有颠覆性质的。
  
  2014年07月24日10:06    联想 一 [补记]    我们的认知水平是倒退了呢,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原因使得一些至少不低于前人的认知被遮挡了?
  
  觉得爱国在当下是最说不清的东西,说不清,这似乎正合了些人的意愿。
  
  爱国是种情感?看看发生的事,好像也不全是这样。爱国是意识形态?也不全然如此,因为总还是有些不同与此的主张存在。爱国是义务?如此话,又不能使人心服口服,因为当下与权利和保障相比它还缺少必要的对等性。
  
  同事在一起时,有时会聊起汽车品牌的事,说某种品牌的车不要买,被砸的概率极高。自己对此倒不以为然。自己这样想的底气是,别只说那种品牌,只要”我们被“惹了”,来自那些国度的品牌的车照样有人砸。
  “我们”不只是专砸那一个国家品牌的车,事实会是谁惹“我们”,就砸谁的。
  
  2014年07月24日10:11    联想 二 [补记]    爱与可爱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前人写的《爱国心与自觉心》里是有些说法的。

完成时间:2014.07.24 09:40:5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