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央8国际影院播的《人性污点》的下半集。很喜欢里面的几句台词,前情是年轻的罗曼.肖克告诉母亲,为了对女友隐瞒自己的种族,他说自己没有家人——然后母亲对他说的话,原话记不得,意思是为了追求一种自由,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囚徒,困在了另一个思想的囚笼里......母亲对最后走出家门的他声嘶力竭的嚷出一句——“你这个杀人犯!”......其实本剧里,困在囚笼里的何止他一个,几乎每个人,都困在了不同的囚笼里,每一个,都是囚徒......
现实生活里,多少时候,多少人,大家都是把自己困在这样那样的囚笼里,也或许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外界的巨大压力,而毕竟自己内心的思考和抉择,才是造成人们各种困惑的根源。
想起小时候看影视剧时,总是问别人或者向别人说——这个人是好人,那个人是坏人——觉得世界上的人单纯得只有好和坏两种。后来慢慢随着成长又觉得好人其实就是把自己该得的利益给了别人,坏人就是抢了别人的利益,所以还应该有一种中间人,既不把自己的利益让给别人,也不去争抢别人该得的利益,我就把他们归位为不好不坏的人。而现在,我的想法越来越多起来,不好意思,我分不清好人与坏人。所以,每当听到爱憎分明一词,我就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想到了李商隐,如果小时候听他的故事,一定会认为他是那种知恩不报、见利忘义、卑鄙无耻的小人。可是现在,我能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了——他在那么多几乎被所有上层社会人士所知的受人恩惠的、寄人篱下的日子里,所受到的精神上的压力,与他所受到的那一家人的关怀和照顾,是成正比的——他被牢牢困在一个令他几乎透不过气来的囚笼里。所以,最后,他选择投降他的恩人的政敌......而由此,他陷入了另一个囚笼......,处在他的那种位置,他想要得到自由的呼吸,是几乎不可能的,他,无处可逃......
有时候我想,一个人对别人的好,千万不要太过,超出一定限度的好,到了让每个旁观者都感觉到施方对受方付出太多的地步,对于那个受方来说,那施予就变成了巨大的无形的压力。那样的结果,对于双方来说可能就是一场灾难......双方都被困进囚笼,而为了挣破它,双方最后就可能撕破脸陷入仇恨无法自拔......
——我又想多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