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知道与不知道哪个更好?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4年09月1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65

  昨天下午收到了《夹边沟纪事》和《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两本书。
  
  刚做爸爸不多久的同事C说还是应该少让孩子接触这些阴暗残忍东西,多接触些阳光、向上的东西好。他读过《夹边沟纪事》,据说它曾被拍成了电影,只是没公映,电影他好像也看过。
  
  留在文坛天下的关于林友及同伴的回忆录的读书札记本来是有3的,只因一份重要的资料看过后突然间找不到了,札记3也就一直没写完。
  
  昨天看对《繁花》作者金宇澄的访谈,他也说了些自己关于那个年代的经历和见闻,这让自己又想起了这档子事儿。
  
  明白那个十年及之前跃进一类的事是如何发生的,可能是较为紧要的,至少对自己来说是这样。
  
  上述极端事件和运动是经济崩溃引发的一场人道主义和人性的大灾难。为转嫁经济上的危机,一些人运用政治动员的手段,把人弄到农村和农场去,以减轻城市供应的压力,利用生存欲望和人性阴暗的一面来运作和维持这种秩序。
  
  少部分人的极端理想主义引发的后果因此就由无数国人的苦难和生命卖了单。
  
  如果不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经济崩溃,很难说会有关于农村的政策出台。现在看来,放开农村经济,是因为没能力负担对农村的投入了,是不得以的办法,同样是甩包袱,是转嫁。
  
  看当下,逻辑好像并没有多大改变。国家层面的城镇化是什么个意思?!为什么农村总是要当经济发展恶果与负面结果的承担者?!
  
  自己对所谓的南水北调工程的耿耿于怀,其实就是对上述“保重点”逻辑的质疑和不满。
  
  希望果儿读《夹边沟纪事》一类的书,是希望她对人性中恶的一面有所了解和警惕,希望她知道一些个人欲望不受限制时、在有体制权力开道时会带来什么样的恶果,也是希望她对所生所长土地上的历史有所了解。目前,仅此而已。
  
  
  
  
  


2014年09月15日17:51    过往的笔记 [补记]
    1、积极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物和衍生。人本主义心理学本质上是对当时的各种心理学派的一种反应,被其创如人称作是心理学领域的第三种力量,因对行为主义、心理分析学派的异议而产生。它首先是对行为主义的异议。行为主义认为人的主体性,认为人是一个行为的集合,象一个被强化、奖励、惩罚击得四处滚的台球。而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我们不是被击打的台球,我们有精神,有灵魂,有重要的认知与思想。行为不是理解并改善生活的唯一决定因素。
  问题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缺乏严谨的方法论。
  2、暗示被划分为有意识的暗示和潜意识的暗示。积极的暗示一般不如消极暗示来的强烈。
  3、意识的力量,这类现象是存在的,但却需要我们通过真实的研究来解释这一现象,以此解释其中动作的运作原理。
  4、人们的情绪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和,如何解读就很重要。人们通过认知重建从而创造现实。协同创造现实。
  5、从一种状态变成一种气质。
  6、忠于自我实属不易,需要准确的自我认知能力以及顽强的抵御社会压力的能力,尽管这时常会使人过分偏执(Paul)。
  

完成时间:2014.09.15 09:42:02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9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