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栏精英化的时代,深刻并不稀缺,深刻且好看才更为难得,刘瑜润物细无声的写作无疑已达到此境界。”
——《南方周末》年度致敬评语
“我一直喜欢读刘瑜的文字,她的生动是智慧的生动。在洞察力和解析能力的背后,是一个充满灵气和悟性的独立恩想者。我总是读完一篇就在等着她的下一篇文章出来”——林达
“《南方周末·自由谈》上的刘瑜专栏,我常常先睹为快。刘瑜擅长通过讲故事来讲道理。诚然,今天的时评界不能没有'辣笔',而多几支像刘瑜那样的'妙笔',不亦相得益彰?她写的这本《民主的细节》,就颇具妙笔之妙——既让你阅读轻松,又令你获益匪浅”——江艺平
“今日中国的公共讨沦常见一种病理化的倾向,总是困在'民主'、'自由'之类的名词面前,大而无当地浮游表层,夹缠不清,难以寸进。所以刘瑜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她替这些苍白的名词补回了该有的细节和血肉,有专业学养的根基,又有平近亲和的故事。她的评论正是这时代最需要的营养剂”——梁文道
“我喜欢刘瑜的评论,她讲求事实与论据,不轻易选择左中右的某一方立场,对群众和权力,少数与多数都保持警惕和观察,避免简单的是非判断,避免振臂一呼的冲动,避免智力上的懒惰。有这样的理性,才有负责任的时评”——柴静
“这本书是尝试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当中,告诉大家民主到底是什麽。一个本可以用专业术语来展现高深的人,却选择了使用生活化的语言,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知识分子”——闾丘露薇
这些年很多人出于自我保护在阅读民主方面的书籍;我没有这样的防身意识,我喜欢一本书先由文字是否入眼再进入思想层面。
刘瑜《民主的细节》刚一发行就幸运拥有,一读即达废寝忘食般勤奋,当年边读边记了大量笔记。旋即一口气网购50本,分赠给身边自认为可以为中国民主进程、在自己职位上做点实质努力的公务员朋友们,连当初还在浙江大学引起轰动的郑强来珠海,我也送了一本给他,祈望今天在贵州大学校长任职上的他,能保持和发扬在浙大倡导和引领高校教育的批判与建设精神。
这本书既有平民的幽默,又有学者的深刻。刘瑜以她独立思考和自由主义的立场关注事实胜过关注争执,关注微小细节胜过关注宏观政策。她笔下所有涉及到民主的事件或题材,都是可感可触的身边事,以此形象解读美国的民主细节,没有政治术语,没有空洞说教,更没有高深理论,她的感性在于对细节的独到思考,她的理性在于细节背后实质的生动解析,涉及的范围之广,可以堪称美国公民社会的小百科全书。
这本书通过身边事让我们了解民主离我们有多近,作者为中国了解世界,了解西方民主所做出的努力和思考让我对刘瑜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