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旅行 动机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5年07月15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90

  正计划着同果儿去皖南旅行的事儿。
  
  咨询在合肥的同学L,他说可以陪着转一转,计划本是同果儿自由地走走的,就婉言谢绝了。L的祖籍就在古微州,也就是今天的黄山市(瞧这名字改的),后随父母到时了合肥。
  
  喜欢看建筑,这是真的。细想想,其实打心里喜欢的是国内的民居、国外的宫殿与教堂。
  
  特意把歙县作为此次旅行的重点之一,就是想看看那里众多的牌坊。在自己看来皖南的牌坊有着比其他地儿的牌坊更为特别意义。
  喜欢长时间地站在牌坊下。那些时候是不用想什么的,一切早都很明白了。但还是喜欢看,喜欢长时间的站在它们下面。
  
  为什么呢?动机就在下面这段文字里:
  
  谁要是用哲学家的眼光来读一读各国的法典及其编年史,他就会发现:善良、罪恶、良民、罪犯这些名词随着历史的沿革所发生的演变,不是以在各国环境中发生的因而总是符合共同利益的变化为依据,而是以各不相同的立法者不断煽动的欲望和谬误为依据。他往往还会发现:某一世纪的欲望就是后来世纪的道德基础。强烈的欲望作为狂热和激情的产物,当它被使一切物质和精神现象归于平衡的时间所冷却和消蚀后,逐渐变成了后来的保守,变成了当权者和投机者手中的工具。
  
  极其含混的名誉和道德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它们之所以成为这样,是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概念本身发生了变化,事物的名称 却保留下来;是因为:河流和山脉不但是某种实体的界线,而且也常常成为道德地理的界线,因而,这些概念也根据地理条件而发生变化。
  
  ——《论犯罪与刑罚》,切萨雷·贝卡利亚(1738-1794),意大利、法理学家

完成时间:2015.07.15 10:27:4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0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