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智慧是个让自己头痛的词汇

写作者:胡杨林边的看客     日记本: 幸福依然在路上

日期:2015年08月24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71

  无论是从正面还是从反的一面来看,社会的普遍同情心主要受限于它的平等程度,而不是取决于苦口婆心的道德说教和别的什么。托克维尔这个百年前的观点对我们现代的一些人恐怕仍有启发意义,当我们试图以传统的儒家思想来教化出一个友爱的社会的时候,我们是在走着一条无数前辈们两千多年来都没有走通的道路,更有甚者的是,真正的那些拦路虎当中,儒家自己恐怕也是一个。——这可一点都要不荒谬,要知道,儒家精神的核心精神之一就是规范出严密的社会等级,我们几乎可以用“官本位”这个现代词语来解释“礼仪之邦”的真正涵义。可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不正是“平等”的反面吗?(熊逸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政治与学术》)
  
  记下这段话的原因主要是前些天看了篇简单概括“传统”思想体系间差别的文字。先不说这区别是否恰当,就各门类“传统”思想体系而言,定义本就不清晰,如今更是含糊有加,没了限定其实是没法子谈论其间的区别。倘若在没有限定的情况下说了区别,误了己是自找,误导了别人就不厚道了。
  
  先秦时期的各家学说随着时间流逝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是有诸多演变的,就学说本身而言,发展中不乏其核心概念的内涵发生重大变化、观点背离初衷的“新”观点的出现的事实;就不同学说来讲,互相攻击的同时,采用对方观点的情况也屡见不鲜。所以秦晖先生曾断言,各门类学说间的差异并不比本学说间各门派间的差异更大。
  
  如果我们要对未来(个人的、社会的)寄予良好的期望的话,觉得还是把眼光投向过往的同时也转个头,看看前面,那怕前面是白茫茫的一片。月亮已不是那个月亮,星星也不是那个星星了,更何况人在说星星时其实说的是月亮或者别的什么。
  
  细心的人们会发展,有段时间没人喊叫儒学、国学了。这变化不表明先前的那些人的观点发生了什么变化,是他们被噤声了。这个小小的变化其实正是历史上传统学说命运的一个缩影。主体比那些声称以弘扬“传统”思想为己任的人明白得多,无可利用的东西是无需发现与弘扬的,其品质如何是不在他们考虑的范围内的。
  
  那作为个人呢?作为对其有所需要、想从中汲取智慧与营养的个人如何对待这些学说体系呢?这是私事,尽可随心所欲。
  
  “托克维尔这个百年前的观点对我们现代的一些人恐怕仍有启发意义”,这里的“一些人”,熊逸指的是谁呢?!
  
  智慧是个让自己头痛的词汇。


2015年08月27日10:35     [补记]
    长沙走马楼吴简的出土更正了我们对中国历史上“国权不下县”的看法,政府不仅势力巨大。而且是无孔不入的……
  ——(熊逸 《春秋大义:中国传统语境下的政治与学术》)
  

完成时间:2015.08.24 17:03:45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