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本打算看会儿教科书的,却鬼使神差地看了电影《拼凑梦想》。
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讲的是一群作为非法移民或是其孩子的孩子们成就梦想的历程,也即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那个地域的电影常见的主题,同讲人与人乃至家庭中人之间关系的电影一样,又多又重要又好看。
所谓自我实现,学术点地讲,从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观点看,它是指个体不断努力开发自身才能与能力,实现个人潜能的倾向。然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系统性“误差”导致自我实现常常不可自发,因为它对如何克服社会环境因素的障碍这个前提而自觉地开始自我实现之旅讲的不多。
看到林友小路在日记《关于关系》中引用的克里希那穆提的话, 他确实把关系的重要性讲了出来。有许多域外电影在讲在探讨如何建立、维持、调整、修复与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家庭成员间的关系,许多干脆就是把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做成了电影。这种努力是特别值得称道的,不仅仅是因为它丰富的电影创作,更重要的是这些影片表现了社会的肌理,是社会的细腻之处。
近些年来,社会支持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是个繁杂又需要时间的工作,除此之外,也还需要观念的去陈更新,也还需要一个接一个的支持行动的出现与累积。也正因此,自我康复的观念在多大程度上可接受,在什么状态下可行,是个需要继续探索与思考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