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这首诗的感觉是模模糊糊的,需要些引导。
下面是钱理群先生的说法:
这自然也容易使人们联想起鲁迅所拥有的刻毒的恶谥。我们自然可以辩解说,在残酷(以至恶毒)的背后,隐藏的是一颗温柔、善良的大心——事实(无论是鲁迅,还是穆旦)确也如此;但不能也不必否认的是鲁迅与穆旦的思想与文学所具有的残酷(以至恶毒)的特征。正因为如此,他们的思维方式与美学特质对于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学、文化起到了一个“解毒剂”的作用:这正是我们一再说及的他们的思想、文学的异质性与反叛性的集中体现,也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之所在。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孤独的命运:不论是热闹中的寂寞与曲解,还是穆旦的被长期忘却,都表明了他们被接纳的艰难。(钱理群 P367)
2016年02月19日10:26 《我向自己说》——穆旦 写于194年3月 [补记]
我不再祈求那不可能的了,上帝,
当可能还在不可能的时候,
生命的变质,爱的缺陷,纯洁的冷却
这些我都继承下来了,我所祈求的
因为越来越显出了你的威力,
从学校一步就跨进你的教堂里,
是在这里过去变成了罪恶,
而我匍匐着,在命定的绵羊的地位,
不不,虽然我已渐渐被你收回了,
虽然我已知道了学校的残酷
在无数的绝望以后,别让我
把那些课程在你的坛下忏悔,
虽然不断的暗笑在周身传开,
而恩赐我的人绝望的叹息,
不不,当可能还在不可能的时候,
我仅存的血正恶毒地澎湃。
1941年3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