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以前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是三年级的儿子给他背过一首改编后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喊救命。扑通一声跳下去,捞起一看是汪伦!甚是欣喜的他问儿子是不是他改的?结果,儿子说,是同桌改的。
还记得当时看这篇文章时,笑了两次——
第一次是因为这诗改得真好!脑补一下——想那汪伦,李白的好友,本是唐明皇宫廷乐师,定然生得芝兰玉树,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听说李白要离开帝都,赶去送行,那是何等深情款款,情意绵绵,千言万语郁积在心中,都融进一首委婉悠扬的离歌中,听来令人唏嘘动容......这画面不要太美!但是!就是这样一个风流儒雅的可人儿,竟然不慎落水,落汤鸡般在河里挣扎扑腾,狼狈尴尬地大喊救命!这画面不要太搞笑!
第二次笑是因为作者——他不胜欣喜的以为这诗是自己儿子写的,却没想到不是……想来彼时作者定然先是热血沸腾,想自己儿子小小年纪竟有此等歪才,真是可喜可贺,却不料被儿子一盆冷水当头浇下,顿时心有戚戚焉,说不定还羡慕嫉妒恨的在心里说一句——别人家的孩子!这种瞬间产生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反映在作者脸上,想来也是令人哑然。
今天早晨,儿子跟我说起,他的一个小朋友——正上三年级的晨晨,跟他说他同桌把李白的《赠汪伦》改了。改后变成了——李白乘船没带钱,一脚被人踢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足足能把人淹死!
然后儿子跟我说,他觉得改得不太好,最后一句不押韵,所以,自己又改了改,最后改成——李白乘舟没带钱,一百块钱万日还。桃花潭水深千尺,一脚被人踢下船!
觉得虽然儿子改得不如我看到文章中的好,但是,却是难得的是他自己在别人的基础上改的,改后确实比改前有点进步,然后就肯定了一下。儿子甚是得意。
想想,都为人父母,自己和那篇文章的作者,其实,心思都是差不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