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铡美案》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戏曲故事,它不仅丰富了历史名人包拯(包青天)的光辉形象,也大大成就了戏曲大师裘盛戎以及他的裘派艺术。
戏剧《铡美案》上的主人公陈世美和秦香莲都说自己是湖广均州人氏,古时的均州就是现在的丹江口市,当然均州老县城早已淹没于丹江口水库的底下了。
前期,有媒体人在丹江口的街市上采访路人,他们都说当地历史上确有陈世美与秦香莲。然而,《铡美案》成戏300多年来就没有在老均州上演过,要是外地的戏班来均州演出这出戏,历史上也遭到过“陈世美”后人的殴打并把戏班赶出当地。就是当地专门演陈世美这个角色的艺人(丹江口市豫剧团原团长彭书斌)也说,从来没有在家乡演过《铡美案》这出戏,他们在1985年还曾排演过为陈世美翻案的戏《陈世美喊冤》。那么这都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疑问,均州当地的诸多有识之士做了大量的工作,去探讨去研究并搜集各种历史资料以及民间传说,得出来许多的考证成果,甚至媒体人还采访到了当事人的直系后代来印证各种考证。
这方面的考证资料包括:
一、《陈年谷秘史》 ,2000年出版,作者童德伦。本书作者耗费十年时间,搜集了大量的文史资料和民间传说才成就了这部40万字的专著。
二、牛晓文《陈世美真传》1995年出版。它虽是一部章回体小说,但作者也花费了大量的功夫考证与研究,其结果与《秘史》内容差不多,当然也有独家见解。
三、丹江口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写的《丹江口文史资料》,它是对地方史志的延伸和补充。有《陈世美其人其事》的文章,专门研究与探讨了陈世美映射陈熟美一事。其他内容也与以上两本书一致。他们还专门引用《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九节的内容:孟子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研究了陈年谷名字与字号的学问关联。
四、研究人员专门走访过当教师和干部的陈年谷第十代孙陈棠与陈吉棋哥俩。获得了第一手资料。
综合上述的研究成果,一段历史的真实故事也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
原来在明末清初年间,均州有一个读书人叫陈年谷,号熟美。第一个夫人张氏去世后,又与清顺治五年(1648年)续娶均州六里坪秦家楼的秦馨莲为妻。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陈年谷中进士第312名,顺治十五年1658年调任刑部郎中。顺治十七年(1660年)钦命陕西乡试复试主考官。康熙年间又任户部郎中、侍郎等官职,而且政绩突出。 陈年谷不论在朝中还是家乡口碑都很好,是有名的好官。
顺治十五年陈年谷的同窗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自均州到京城,找陈年谷以寻求个一官半职或其他好处利益,结果碰了钉子。
仇胡二人念及早年求学时曾接济过陈年谷,便记恨在心,生了歹意。二人在回均州路过河南南阳时,见当地戏班在演出曲剧《琵琶记》,便花费钱财请戏班子按照自己改过的戏文演出,以此来映射陈熟美,以期达到仇胡二人诋毁陈年谷的目的。改后的这出戏在河南、陕西、湖北等地演出,引起了百姓的共鸣。这出戏也由原来的《琵琶记》改名为《赛琵琶》。这个《赛琵琶》就是现在《铡美案》的前身,就这样一出历史冤案就造成了。
查询续集《均州志》的历代秀才名录,可以查到仇梦麟的名字而且与陈熟美是同年的秀才。
从《琵琶记》到《赛琵琶》,不仅地名由河南陈留改成湖广均州,人名也由蔡伯喈改为陈世美。陈世美映射陈熟美,秦香莲映射秦馨莲,改地名和改人名竟然很吻合,世上哪有这么巧的事?可见,仇胡二人的恶人之心也就昭然若揭了。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根据长期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创作的南戏,是中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作品。此剧叙写东汉陈留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
当然现在我们也无须为陈世美和陈熟美翻案,因为陈世美本就是虚构的戏剧人物,陈熟美本就是一个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