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27日 TUESDAY FINE 语嫣(菁菁):1岁6个月零24天
上午,送醉发到亮马桥,他去作家出版社拍唐晓渡。10:30,我又从酒店赶往作家出版社,打车带唐晓渡、醉发至东四十条西北角。唐晓渡说北岛今天早上从北京刚去杭州,他答应帮助联系拍摄事宜。
刘以林戴着草帽来,西川也准时赶到地铁。12:00,唐晓渡见地铁口下边的电梯尽头,一长发飘飘者正渐渐上来,便冲他挥手,我上去刚抢拍了一张,杨炼便潇洒已至。他戴一墨镜,穿T恤与短裤,皮肤白晳,1米8左右个头,与芒克相仿佛,其英伦贵族气息扑面而来。
我们一起去附近川渝酒家板桥居吃饭。
杨炼给刘以林的新书写了篇评论《俯瞰,从躯体内岸——读刘以林〈鹰之不朽〉》,有3000余字,我粗看了一下,写得很好。杨炼说,刚开始写了一夜,觉得没找着点儿,很讨厌,不满意,就扔到一边。一天早上,他练气功,一下子来感觉了,写下此文。
晓渡说还有个叫艾若的,我说那是周艾若,周扬的儿子,我是汪艾若。
杨炼在他的《大海停止之处》上为我签名。
醉发说到拍朦胧诗人,大家都说江河难以拍到,他目前在纽约,很少露面。醉发只期望能拍到北岛与多多。
以林说他正在怀柔盖栋好望山庄,就在书法山附近,山下有个水库,原生态的自然。西川笑说,自从你去了,原生态的自然就破坏了。以林连声说是,很惭愧。
席间谈论起北大的老木逸事,老木从国外写信回来说海子(查海生)并没死,他曾亲眼见过查海生与希特勒在一起。非常滑稽好笑。
我大概13岁的时候接触杨炼的诗歌,当时对朦胧诗的了解即是从《五人诗选》始,相比其他四人,杨炼的《诺日朗》以其大气磅礴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
杨炼很健谈,谈到《中国农民调查》时,他说,这就是从你们安徽出来的。我说老家父母仍种地,却是入不敷出,也就是越种越穷。说到中国电信的垄断,杨炼说在英国国内打长途电话3分钟才3分钱,从英国打到中国才3分钟1分钱。
杨炼说中国的物价太便宜,就今天这顿饭在英国最起码要三、四百英磅。大家高谈阔论、比较中西经济、文化,兴致很高。
谈及诗歌翻译,西川说到《十九种译王维》,杨炼说《千家诗》中第一首“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英国诗人感叹说这译文怎么读也读不出来那么多东西来。《春眠》一共20字,还算是有内容的,还有很多古诗词内容都是虚的,无具象的。外国人觉得中国诗多是大白话,他不理解呀,这个中国诗人怎么会有名呢?西方人读译诗的时候很表面,只能理解到一层,他们觉得大清早,到处听到鸟叫,这有什么诗意啊?《春眠》诗中没有一个“我”字出现,完全是无主语的、非时态的,《春眠》一诗的主语为什么不是他,也不是你,为什么不是我们呢?为什么不是“春”自己呢?英文的语法把诗的歧义消灭了。译者若不是诗人的话,他交出去的译诗只能达到一个有限的层次。
杨炼说明天去天津,过一段日子,9月18日回英国,19日参加挪威诗歌节,再参加比利时诗歌节及土耳其诗歌节。
夜,给欧阳江河打电话,他说与北岛在一起在杭州。我说醉发要拍北岛,希望能给安排。他说明天答复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