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有感校园“软伤害”

写作者:lihong     日记本: 岁月的痕迹

日期:2004年12月3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35

   近年来,随着师德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大大减少,教师不得打骂学生体罚学生的禁令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拒绝“冷暴力”、远离“软伤害”的提法再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在教育周刊上看到一篇报导:去年4月,重庆市渝中区初三女生丁某因为上课迟到,被班主任汪宗惠中到办公室批评教育,其间汪宗惠当着其他学生的面赤裸裸地贬损丁某:“你学习不好,人长得不漂亮,连坐台的资格都有没有。”丁某遭此侮辱,一时想不开,写下遗书后跳楼身亡。前不久,安徽省宿州市某中学,教师用选举差生的办法来惩治调皮的学生,并对他们用“猪”“人渣”等词语来“激发自尊心”,结果使调皮的学生纷纷转学、休学、离家出走。表面看,“语言伤害”要比“体罚”显得“文明”,但它给学生带来的伤害绝对不比体罚小。体罚更多地是伤害学生的身体,其痛苦可能是暂时的,但“语言伤害”却是持久的,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容易学生的心理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起厌学,逃学甚至违法乱纪、犯罪自杀等恶果。
   想想在我们的学校,这样的现象从没有发生过。但是,个别教师由于教学中缺乏耐心,也听到了一些语言上的过激话。我想,在各个学校,这样的事多少都会存在。我班有一个学生,听班长向我汇报说,上课和老师顶嘴。我找到了这位同学,问怎么回事?他就说:“老师叫我上黑板写单词,我不会写,她就批评我。”我说:“批评几句怕什么?”他就说:“她说话很不好听,我的父亲都有从没有这样说过我。”他没有告诉我说他什么,但我想,这位老师的话一定是伤了他的自尊。不然的话,这位学生是我班的纪律班长,怎么敢呢?况且这位老师也不是一般的老师。虽经过我的教育,这位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但我想,这在他的心里将永远留下深刻地烙印。
  “语言伤害”实质上就是“心罚”。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我想很多。除了要提高教师的师德建设,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要为教师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师势必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许多学生学习自觉性与主动性很差,这当然就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语言伤害”。
   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作为教师我们的确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对学生不管他是怎样的,都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绝不能体罚学生,更不能再“心罚”学生了。我想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可教育的,只有少数学生在学习、心理等各方面还有待我们去提高、去矫正。如果有学生是因为我语言的过失而失去读书的机会,那我将会良心不安的。也希望上面的例子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永远不会重演。
  
  
  

完成时间:2004.12.30 19:27:16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2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