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天下父母心

写作者:风乍起     日记本: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日期:2005年05月07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33

  包了辆的士,八点多就到莆田县医院了。挂了号,然后是漫长的排队候诊。
  
  市区大点的医院,才这么早就来了许多人,到处是忙碌地奔走着的病人和他们的家属。随着时间的推移,候诊的人更多了,病历单也越叠越厚。看着屋里面的人没见少,屋外的人却一个个地赶在前边往里挤,有位家长耐不住性子了,她质问守在门边那位负责排号的医生:“他们怎么可以抢在前头进去啊?”很明显,她认为那些人是靠着“关系”后来居上的。女医生听出来了,也不禁有些恼怒,音量挺大地顶了一句:“你家的孩子要是高烧39度40度,我就先让你们进去看去!”见那位家长一下子脸胀得通红,她又放低了声音说:“做什么事总得分个轻重缓急,病情重些的,让人家先看一下,也是应该的吧?”听她这么一说,大伙儿都服了,没有人再去计较什么了,都静静地等着。
  
  医生说小侄女这孩子得了肺炎,必须住院治疗。县医院有独立的儿科病房大楼,这里边全是小病号,情景与大人的病房全然不同。在二楼的病房走廊里,随处可以看到生病的小孩子,由一位大人抱着,再由另一位大人高高地举着根挂着吊瓶的床头钢管,边遛达边输液。大约是孩子好动的天性吧,没有几个能乖乖地待在房里的。
  
  小侄女虽然才不满周岁,却是公认的“坏”。但凡要某一样东西,只能顺着她,不然就大吵大闹,叫人不得安生。刚出生那会儿,因为体质不好,在涵江医院里一连输液输了好几天,比别的孩子多住院观察了有半个月。出来没多久,她父亲就再次外出打工了。平时就她母亲,还有外婆一家人照顾着,自己在北埭的家人,倒一个个地疏远了。知道认人后,不要父亲抱,不要奶奶抱。如今生了病,更是寸步不离母亲的怀抱,除了母亲,谁也碰不得。小侄女还不让人停着坐下来歇一会儿,所以她母亲就只能够老站着,直到孩子累了,沉沉睡去为止。当母亲的,可有的罪受了!
  
  小侄女按说是够调皮,够不听话的了,可是她还不会走路,不会说话,我们又如何能够怪她呢?才住了两天院,因了她的特别好动,手乱拨,碰着了额头输液的管子,弄得吊瓶不能滴液,就前后扎了四次针!而别的孩子,只要第一次扎了就成,以后每次输液,换一换后边接的管子就行了。今天补扎的那次是我亲眼所见。全家人一齐上来,父亲按定了双腿,母亲抱着她的头,阿姨紧抓着两只小手,任孩子声嘶力竭地嚎哭着,怎么安慰都止不住。那位护士摸了摸孩子的额头,找着血管,稍作消毒,一针扎下去,眼见着是扎进了血管,但是针管才朝前推进一些药液,血管就隆了起来。于是护士尝试着把针头往回抽一些,再向前扎去。这样试了有三四遍,仍不见起效,算是失败了,得重来。针管拔出的地方,虽然用酒精棉紧紧地按着,血液殷红,却把它给浸透了。孩子哭得天响,母亲只好把她抱起来,不住地哄着,到走廊上再走走看。等孩子哭声稍稍小一点儿了,又抱回来“下针”。这回我真的是在旁边看不下去了,就一个人踱到门外去,默默地祈祷孩子一切顺利。等到差不多了,再看时,这时候扎的是孩子的右额,头上两边都留下了针孔的痕迹。孩子啊,如果你也知道乱动的结果会是这样的疼,你还会这样调皮,这样的不肯听话吗?
  
  孩子得场肺炎,据说至少得住院一周以上。我不知道在孩子住院的这段日子里,每一个当父母的,要付出多少的心血!夜不能寐、食不甘味是肯定的,颜容憔悴也是难免的,只有在孩子也长大为人父母时,才能够切身地体会到的吧?或者如我这般,虽未为人父母,却能亲眼所见,而有所感言吧?在我们下午回来之时,小侄女人活泼了一些,肯让她爸爸,她姨姨,还有我这位“叔叔”抱了,看起来病情已经有所缓解,但愿她能够早日好起来,快点儿康复吧!
  

完成时间:2005.05.08 09:44:28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