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端午节回娘家的路上

写作者:bianyuann     日记本: 边远的鸡零狗碎

日期:2005年06月13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95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愿意回老婆她娘家。倒不是因为我和我的岳父岳母有什么过节,而是我实在不愿意走在回家那条道上。
   我们单位所在的位置在甘肃省和青海省交界的地方,从我们单位的电解厂房后边翻过山就可以到达青海的民和县。
   我记得我第一次来厂里的时候是从兰州经海石湾过窑街到厂里的,当时是学校没有毕业来看单位的,觉得不舒服,一路上走过山边开凿出来的路,头顶上突出来的巨石让人感到十分的压抑。经过窑街的时候看到那黑黢黢的街道,看那些路边的住宅楼,见不到一个窗户挂白窗帘的,就觉得仿佛人也变的黑黢黢的了。有些不愿意来了。(关于窑街,你可以参看我朋友 春末夏初 的文章 逝去的窑街 )
   但我最后还是来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这就是命里注定吧!妈妈哭着说怎么就选择了这么一个单位呢?......
   我也就开始走起了单位到永登的这段路。
   这是一段怎样的路啊。光秃秃的山不说,路边的村舍活脱脱就是故事片里的贫困山区的原形。五十几公里的路要走两个多小时才能到达永登县城。颠簸不说,路边的田地是靠天吃饭的,仿佛一年四季也象那山一般光秃秃的。到了春天播种的季节,看不到有人在辛勤的劳作,到了收获的季节也看不到有人愉快的收获。就象一个濒临死亡的人在那里苟延残喘,我就是这么想的。
   印象里最倒霉的是我曾经在回家的时候坐过一辆从青海开来的长途客车,车里全是从青海来的少数民族(声明一下,我对他们没有任何的歧视,相反我还很乐意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和风俗),那天晚上,当车子走在回家的路上,从来不晕车的我晕车了,吐的一塌糊涂。从此我对这条路的印象就更加的不好了。只要走上这条路我就开始变的烦躁不安。
   老话说:“不用的人还要用三遍,不走的路也要走三遍”。我依然在这条路上走着,尽管我不愿意。
   这不,端阳节到了,岳父想念我们,我们就又走上了这条路。
   路面正在修理,我也听说过,但是我并没有看到有施工的人在那里忙碌,只是零星的看到有些人在路上铺着路边淌水的小小的沟渠。不是大规模的修路,却把全部的路面揭掉了,路也就不再象路,仿佛乡间的小道了,偶尔有车超过,就仿佛起了沙尘暴一样的,看不清前方的路了,有时候司机还不得不停下车来等候尘土的散去,而每当这时候我就感到鼻子里,眼睛里,耳朵里,到处充满的尘土。脸也不是我的脸了,好象戴了一张灰尘的面罩了。
   一路上上车的村民们是不在乎的,也许他们早就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坦然的让我觉得有些麻木。同来的同事们就开始埋怨:“怎么修路也没有个计划,一段一段的修不成吗?非要整个路一起修,路面全揭了有不见有人工作,真不知道怎么想的,是干什么吃的?”有同事回应说:“如果不铺开个大的摊子,又怎么能弄到钱呢?”一句解释,大家也就不再埋怨,仿佛大彻大悟了一般,继续前行。
   不断的有人上车,不断的有人上车,不断的有灰尘滚滚飞扬,放肆的在车厢里无孔不入,车老板不断的喊着往里往里。我迷迷糊糊的醒了好几回,看到车子还在漫天的灰尘中踟躇,就又昏昏的睡去了。
   终于,在永登县的大十子,票员喊我下车了,我就从朦胧中醒来,向家里走去。
   回家的路上,我忽然想到明天我还要继续这样的经历,我就开始觉得有些可悲。
  
  

完成时间:2005.06.13 11:23:53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