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会室外展,本是人和自然的亲近,小桥流水、绿草红花,无声地送人一个好心情。无奈人太多,多得让人心慌,多得让人只能浮皮潦草地看花。好在,这花博会面积不小,开阖阔大,又处处整饬得细致缜密,香气馥郁更是无孔不入,人走走停停,还算怡然自得。
我对成都本地的树木花卉实在太熟悉,可是能说出名字的并不多,也只能粗略地说出:银杏、女贞、桂花、芙蓉、天竺桂、红叶李、海棠、美人蕉、荷花、茶花、杜鹃、芍药、明决子花等。太熟悉的东西往往容易被忽略。成都是个适宜种树养花的城市,许多植物似乎都有漫长的青春,一年四季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浓郁艳丽葱绿和朴茂,这是成都人的福气。
好景让人沉浸于生活的滋味,追逐精湛细腻的感觉,并变着样式娱乐自己。花博会上有茶艺表演,表演者手持长嘴茶壶,变换各种高难动作,或徐徐下腰,或童子拜佛,演绎送水入盏、毫厘不差的真功夫。不过,茶艺一经具备公共生活中的戏剧感,就有了轻佻之像,也远离了真正的饮茶。
除了这民俗的东西,还有另一些文化的东西:文人骚客咏花的诗词处处可见。向左看是朱熹的“五月榴花照明眼,枝间始见子初成”;向右看则是杨万里的“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再多走几步又能相遇杜甫、苏东坡眼里的花艳庭香。白牡丹、红玫瑰、杏花、桃花、石榴花在唐诗宋词中悠远绵长地久了,得了人情人性,懂了人间冷暖,凝眸浅笑,款款而来,让这花博会有了别致的温婉浪漫。
名贵树木也是能得道的,比如“乌木”。乌木,又称“阴沉木”、“东方神木”,产于中国四川。说是那些个名贵树木,因地壳自然变动而深埋于古河床下,经历3600年以后,就变得通体深黑发亮,似木非木,似石非石,并开始有了安魂定魄、驱神避邪的作用。这就了不得了,当然应该是“天灵、地杰、人意”的“三绝”之物了,于是民间流传“家有乌木一方,胜过珠宝一箱”。我其实是很喜欢乌木做成的手镯的,喜欢那种死沉沉的黑,黑得神秘、深邃,黑得极有份量。120元一根,还配有品质保证书、收藏证,像模像样。我将乌木手镯托在掌心惦量了几次,最后还是有些不舍地放下了。之所以没买,是感觉在这花博会上卖的手镯尘世烟火气太重,少了一点来自庙宇的孤寂。
怕是没有比花博会更能解人间风情的博览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