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我入门了(一)

写作者:秋种_秋收     日记本: 青春的印记

日期:2005年10月19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308

  从图书馆出来,带着一股轻松和兴奋,来这里整理。史,对我而言是陌生的。正史,野史,读来象一部戏。外行的感受,见笑了。
   中国通史,前50页。
  
   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与己。力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是谓大同。”
   ——据说这是夏朝前的生活状态。社会主义的目标竟在几前年时间过,“凡是过去的,必将成为未来”,从这一点讲,社会主义有可能实现。不过从现在不公不私的状态看,可能还要等上几千年。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
   ——小康!或许此小康非彼小康,不过近代提出者,不是太具想象,就是太程式化了一点:)
  
   二
   舜的儿子启夺了他爹禅让的继承人的位,开辟了夏朝,有扈氏因反对他破坏旧制度而被其打败为奴,后世称他“为义而亡”。
   如果适合时宜才叫做义,违反时宜就叫不义,那他是不义。可荒淫无度又不孝的启岂不是更不义?禅让制是比世袭制更有利选拔人才的,可世袭制更适应时代潮流,就象西方社会之资本主义。所以时事的对错有时不在良心的天平上。
  
   三
   原来纣王是个有文武才能的人,凭战争获得大量俘虏。只可惜因挣兵使国内动荡不安,再加妖己迷惑,牧野一战成了寇。人民是安家之本,宁愿在外面当个蠢材,也要在家哺育众生时当个人才,这才是王。
  
   四
   周朝农业盛于商朝,手工业却远不及商人,所以手工业者是周统治者眼中的人才。所以,当农业奴隶被释放为农奴后,手工业者依旧炼在奴隶的狱里。一技之长究竟是他们的生计,还是可悲的束缚?现代人那?
  
   五
   社会制度混乱朝野动荡不安,是从无到有的摸索过程所必经的阶段,似乎注定了必有几代人得过无有国难为家,遭受身体或精神迫害的苦难生活。为什么会是他们?只因他们生在那里?忽然希望有轮回,他们也有权享受到现代的这种日子。同是生命,不忍啊
  
   六
   周文王行仁政,形成了封建制度的进步时期。“进步”,就是正确的分析局势,勇于突破创新,自己找出更适合的方法并实行之。决非人云亦云之辈可为。
  

完成时间:2005.10.19 16:56:30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11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