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现在的位置 | 胡杨林日记 [登录] [注册
 
呜呼!文学的巨人巴金!

写作者:X烧X     日记本: 君君的月球

日期:2005年10月30日  星期  

天气 

心情

   被翻看:295

   2005年10月17日一个不幸的日子,伟大的文学家巴金仙逝而去.
   那是刚刚做完早操之后,猛然间从广播里传出了伟大的学者巴金逝世的消息,我先是一乍,巴金!怎么说走就走了,心中不觉一阵悲痛!
   巴金,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时,不惊想起昨晚刚刚看完他的激流三部曲中>,那时寝室的灯已被统一关掉,只乘黑糊糊的一片,赶忙陶出手机用手机的光将快看完的结局看完,寝友们劝说还是别看了,留着明天看吧!"这怎么行呢"当时我正把这本书看到高家已各奔东西了,分了家.正兴头上,怎能留明天看呢?
   那知第二天一大早起来就听到了巴金先生不幸的消息,当时寝友开玩笑说:::"看,你把人家都看死了"?
   是的,我不知道这是冥冥之中的巧合还是什么,真的好难以说清.
   巴金在书中并未把高家写成败的一败涂地,而最终的结局而又对高家人的一种解脱,也是对当时社会进步的肯定,觉民这个革命党并未被捕,也和琴定了婚,觉新呢自然找寻到了一种解脱,并找到了一个平凡人的幸福生活.
   正如巴金在书中所说一样,为了写这本书我至少的少活几年,常常写到半夜时我哭了.我被里面的剧情深深的打动了,我不愿再将里面的结局写成一部很惨的悲剧.
   读完这本书的当晚借着手机的背光摘抄下了我最喜爱的三句"一个人要到什么地方去,当然要取决于他走的是什么样的路.一个人往北走他不会走到南方","我的上取之心并未死去"."我是怀着离愁而去的,牵系着我那渺少的,依然是那无数年轻纯洁的心灵".说不出未什么,我就是爱那三句,当我第一次读到时就已肯定.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1920年考入成都外语专门学校,求学期间参加了反封建的进步刊物《半月社》活动。1927年旅法在巴黎读书并开始了文学创作。次年回国从事文学活动,“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救亡工作,和鲁迅有了交往。抗日战争爆发后,和茅盾创办《烽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中国作协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
  
   文学桂冠:1982年 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奖 
  
   1983年 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 获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5年 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
  
   1990年 获苏联人民友谊勋章
  
   2001年 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主要著作:
  
   长篇小说《灭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抗战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说《春天里的秋天》、《憩园》、《寒夜》,散文集《新声集》、《赞歌集》、《随想录》(5集)。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回忆录《往事与随想》。 
  
  

完成时间:2005.10.30 03:57:29

  公开状态:完 全 公 开 | 8 条留言 | 查看留言   

 

留言


留言主题: 留言在日记留言到信箱
留言内容:
      

Copyright 2002-2007 版权所有
胡杨林© All rights reserved.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