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市疾控中心昨发布的调查报告同时指出:
营养过剩和缺乏并存问题也很突出
本报记者戴鸿峰陈景秋
近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居民的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营养与健康”已成为社会时尚。
市疾病控制中心昨首次发布的大型调查报告书表明,我市居民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已得到很大提高。但也有部分居民出现了营养不平衡和慢性非传染病发病率上升的情况,逐渐成为全社会不断关注的公共问题之一。我市居民膳食也存在营养过剩、营养缺乏双重问题。
盐、糖摄入过多导致慢性发病率上升迅速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膳食高能量、高脂肪和少体力活动与超重、肥胖、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发生密切相关;高盐饮食与高血压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危险密切相关。特别应该指出的是脂肪摄入最多、体力活动最少的人,患上述各种慢性病的机会最多。
居民每日食盐的摄入量偏高。
2005年我市居民每人每日食盐消费量为14.7克,比2002年全国水平高出2.7克,更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克的标准,为其2.5倍。同时由于我市居民喜食红烧菜肴的特点,居民每人每日食糖、酱油的消费量分别为8.0克和11.0克,均高于2002年全国的水平,为其1.8倍和1.2倍。
高血压患病率有较大幅度升高。
据调查分析,我市35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8.75%,估计全市患病人数在100万左右。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的患病率水平(18.8%)。农村患病率上升迅速牞已达36.43%,城乡差距已不明显。
糖尿病患者增加。我市35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3.81%,估计全市糖尿病现患病人数10万多。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全国的患病率水平(2.6%)牞城市患病率为6.70%,明显高于农村(1.88%)。
调查还发现,近年来我市居民超重/肥胖症率迅速上升。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评价,我市城市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为37.1%,农村也达35.5%。估计全市超重肥胖患者约150万。成人超重/肥胖比例过高,显著超过2002年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率(29.9%)。
报告显示,血脂异常值得关注。我市35岁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症占4.56%,估计全市高脂血症人数约12万。
市疾控中心有关人士分析说,营养饮食和健康质量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因而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已经成为影响和威胁我市城乡居民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次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的问题和现象,将成为我市卫生行政部门强化慢性病的预防和干预、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立和完善我市城乡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网络、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六位一体”功能等建设的重要依据。
居民膳食营养改善但结构不尽合理
调查报告显示,我市城乡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但同时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一是肉和油类摄入过多,二是米面与杂粮偏少,三是奶、豆制品过低。与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患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报告指出,居民膳食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我市居民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奶及奶制品等动物性食品消费增加。全市居民每人每日动物性食物消费量达278.3克,显著高于全国消费的平均水平(159.5克),为其1.7倍;水果消费量大幅度提高,每人每日消费量达112.5克,为全国消费平均水平的2.5倍。
居民蛋白质、维生素、锌等主要营养素的摄入量基本达到《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标准,并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蛋白质摄入量为77.5克,为推荐摄入量的103.3%,已满足需要。
居民消费的食物品种多样化,从主食大米、面粉到肉禽蛋鱼等食物的品种丰富,蔬菜、水果的消费也比过去有较大的提高。
上述调查的结果充分反映了随着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城乡居民的“菜篮子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在各级政府的关心下,我市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加强监测干预和科学指导
健康的饮食卫生习惯,已经成为富裕生活、健康人群、和谐社会的必要基础。
本次调查显示我市居民的膳食营养面临双重挑战:一方面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膳食的固有缺欠(如高盐、低钾、低钙、低优质蛋白)未得到根本转变,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动物性食品消耗量直线上升,膳食脂肪、饱和脂肪和胆固醇逐步增加,营养过剩已上升为主要问题。这必将导致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持续上升。营养改善是人们的基本需要,也是卫生保健的基础组成部分,涉及到政府的多个部门和社会各个行业。因此要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纳入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制定相关政策,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卫生部门将以调查结果为依据,定期开展营养及营养相关性疾病的监测和干预,科学地指导居民的健康消费,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营养改善和宣传教育工作。以改善饮食习惯、优化膳食结构为切入点,重点开展各项工作,实现营养性贫血、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肥胖等慢性病的有效防治和干预。
一日三餐能量食物搭配不够科学
从调查中所得数据看,我市居民饮食存在结构性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居民在畜肉类和高脂肪类食物消费过多,而谷类食物、蔬菜类消费偏低。2005年我市居民每人每日畜禽肉类消费量达到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摄入量上限的1.3倍,尤其是农村,更达到了推荐摄入量上限的1.6倍。油脂消费量为推荐摄入量的2.2倍。而谷类食物每人每日消费量为305.4克,接近推荐摄入量的下限300克,与2002年全国水平比较亦下降145.8克。蔬菜每人每日消费量为287.6克,仅达推荐摄入量下限的71.2%。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每人每日消费量仅为推荐摄入量的50.6%和72.6%,尤其在农村奶类消费量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17.7%。
三餐之中能量食物搭配不合理。合理的三餐应该是“早餐要好、中餐要饱、晚餐要少”。而目前的结果显示我市居民普遍存在早餐食物能量偏低,而晚餐食物能量却偏高的现象。膳食不合理导致某些重要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如我市居民钙元素的每天摄入量仅为推荐摄入量的59.9%。而奶类和豆类食物制品、谷类食物和蔬菜都是日常良好的钙源。说明居民在这方面摄入量过低是造成膳食钙缺乏的主要原因。同时居民维生素A的摄入量不足,仅为推荐量的67.5%。另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这三大营养素在人均摄入总热量中的比例也不合理。
三餐中碳水化合物供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为39.3%,远低于WHO(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55%下限,而脂肪的供热量占总热量的比例为44.2%,又大大超过WHO推荐的30%上限。
2005年12月16日12:12 [补记] 无锡“胖子”比例超全国
无锡推出全省首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无锡人膳食结构不尽合理——
民以食为天,无锡人的膳食情况如何?昨天,无锡市卫生局公布了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的无锡市居民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无锡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与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患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成年人超重/肥胖比例过高,明显超过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率。据悉,这是无锡首份居民膳食营养状况方面的报告,在省内属首创。
现状:
盐酱糖超标奶、谷类不足
无锡居民热能与蛋白质摄入基本得到满足,优质蛋白质比例上升,动物性食物品种结构优化;尤其是无锡居民水果消费量大幅度提高,每人每日消费量达112.5克,为全国消费平均水平的2.5倍。
但忧明显多于喜。据介绍,无锡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为53.8克,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摄入量的2.2倍;畜禽肉类每人每日消费量为125.4克,达到推荐摄入量上限100克的1.3倍;谷类食物每人每日消费量为305.4克,接近推荐摄入量的下限300克;而在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三者向人体供热中,由于脂肪摄入量过多,而导致碳水化合物供热的比例下降为39.3%,明显低于55-65%的合理范围。
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无锡居民每人每日消费量分别为50.6克和36.3克,虽然分别高出全国水平24.3克和20.3克,但仍未达到推荐数值,仅为推荐摄入量的50.6%和72.6%。农村奶类消费量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17.7%。在所有微量元素中,钙的摄入量缺乏程度最严重,全市居民钙摄入量每天仅为478.9毫克,相当于推荐摄入量的59.9%。
调查还显示,无锡居民每人每日食盐消费量为14.7克,远远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6克标准,为其2.5倍。同时,由于无锡居民喜食红烧菜肴的特点,居民每人每日食糖、酱油的消费量分别为8.0克和11.0克,均高于全国水平。同时,居民一日三餐的分配也不合理,早餐能量偏低,晚餐能量偏高。
影响:
“胖子”比例超全国水平
令人担忧的是,与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患病率正迅速上升,特别是近5年来的发病率直线上升,与传染病低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据统计,无锡市35岁以上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为38.75%,估计目前全市有高血压患病人数达到近100万。糖尿病患病率增加,35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率为3.81%,高于全国平均数,估计全市糖尿病患病人数达8万;高血脂患病率高,35岁以上居民高血脂患病率为4.56%,估计全市高血脂患者近10万;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评价,我市城市18岁及以上成年人超重/肥胖率为37.1%,农村达35.5%,估计全市超重肥胖患者约150万。成年人超重/肥胖比例过高,显著超过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率。
思考:
营养师奇缺
无锡市民的饮食已经由吃饱转为吃好,但是离饮食的“最高境界”———吃出健康还差很多。要真正做到吃出健康还很困难,一方面是市民还存在很多饮食误区,另一方面,餐饮业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做饭任务交给单位食堂、社会饭店。后者推出的菜肴往往以口味制胜,一家饭店的负责人坦言,饭店的菜肴都是通过重口感、赶潮流来迎合消费者的口味,而这些菜肴往往与健康饮食沾不上边。如很多时下流行的沸腾鱼,几乎是一锅油,很明显不利于健康;无锡人热衷的糖醋排骨,口味偏重,糖份掩盖了高盐,高盐高糖又危害健康;还有很多无锡人往往喜欢吃初腌的咸鱼、咸肉,其实这时候的腌制品含亚硝酸盐最多,具有致癌性。
作为市民饮食的顾问———营养师可以很好指导市民饮食,但是无锡目前的营养师仅仅活跃在医院里,提供服务的对象只局限于患者,与广大市民还有一定距离。
对策:
政府市民都要努力
李群,江苏省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省内营养学方面的权威专家。她认为,引导市民合理健康膳食一方面要靠政府干预,另一方面要更新市民饮食观念。对于前者,可以采取对餐饮业,包括单位食堂、学校餐厅、社会饭店等从业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从源头上遏制不合理膳食。对于后者,就需要营养卫生方面的专业人员深入到社区,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居民改变长期养成的不合理膳食结构。李群还说,将政府资金投入到改善居民合理膳食中去,其影响是巨大的,比增加医保资金要起码提高数十倍,达到真正的防病效果。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市卫生局正考虑在无锡预防医学会下设一个营养分会,专门为市民提供营养方面的指导;社区卫生服务站承担的健康教育功能也将为当地居民提供这方面的知识;无锡市慢性病监测网络已建成,并正在逐步完善;目前无锡已建成4个慢性病干预试点,对慢性病患病人群督促服药及提供膳食指导,并将逐步推开。
(记者何玉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