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从前
曾记得实验楼前有一座假山,让我们身处校园能领略什么叫重峦叠嶂,这是当年学校的一个亮点。假山旁有一棵耸立的棕榈树,有一大片毫无规则的非洲菊,每年夏天如火如荼地开。东边是一些向日葵,它们在瓦砾中顽强地生长,即使台风过后,倒伏在地,依然执著地昂着头。如今,这块地上盖起了漂亮的教学楼,成了学校的又一个亮点。
曾记得这栋漂亮的教学楼前有个蘑菇亭,旁边有一高一矮一大一小的两棵柳树,每个月朗星稀的夜晚,沐浴在清辉中的柳树婀娜多姿,总有一点诗意浮现。如今,亭和树都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处叫“博”的景观,尽管那个字横看竖看都像少了一点,但的确是具有现代意识。
曾记得沿河香樟树下的杜鹃和紫云英,沿围墙那带的紫堇腊梅和栀子花,它们一年四季次第开放俯仰生姿,常引来蜂蝶飞舞,鸟鸣婉转,如今,也不知都去了哪里,只有几朵瑟缩的茶花在冬阳下做着粉红色的梦。树下是一片空旷的绿地,比从前的拥挤的确是大气舒展了许多。
曾记得那排白色的长廊,几株紫藤蒙络摇缀,春夏之交,紫藤花开,是可以入画的好景致,可是,还没有等到花开成紫藤萝瀑布样的气势,还没有等到它们盘曲嶙峋的枝干有一点岁月的沧桑,隆隆的推土机就把它们赖于攀缘的长廊推成了一堆废墟,它们被埋在砖砾中,连申冤的机会都没有,只有月白风清的夜晚,有几颗多情的心还能听到它们的哭泣:它们蓬勃地生长,希望成为学校成长的历史见证,希望成为百年之后学子们抚今忆昔的背景,希望成为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可是,伟人们大刀阔斧的蓝图覆盖了它们的渺小,谁会为一些花花草草惹万斛闲愁,掬一捧热泪呢?如此缠足不前怎能与时俱进呢?长廊和紫藤的消亡让旁边的怡园亭毛骨悚然,它黯淡的脸是不是也有碍观瞻呢?
怀念从前,我们的乡村中学,她生机勃勃,充满希望;怀念从前,我们的敦厚朴实,就像花草树木,在春天努力开放,因为知道秋天总有收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