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有话】(1月3日)(总70期)
每日读报,总会发现一些有趣的言论,不一定出自名人之口,但总能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摘录一二,与你分享。
※每日一图:哥本哈根市安徒生大道上的安徒生铜像
丹麦哥本哈根市和奥丹斯市,极目所见都是彷佛是童话世界中的房子,街道均十分整齐。平房或仅数层高的建筑物,色彩缤纷而协调,鲜花处处,置身其中,有种安逸而与世无争之感。如果问,生活中买花重要还是买面包重要,丹麦人可能会回答,买花比买面包更重要……
1)“黑猩猩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人类和动物世界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晰。”
------珍·古道尔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国际动物保护界的一位重要的人物,也是21世纪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之一,她在非洲实地研究黑猩猩45年,获得了许多珍贵的一手材料。上月她在北京接受《新京报》记者的专访,这是她第6次来中国,这一次她将要踏上中国西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方,开始她的考察之旅。(《新京报》2日)
2)“人们为之向往的美好生活,离不开自上而下的公共道德支撑。公众不仅需要政府关注他们的钱袋,也需要政府关注社会的道德生态——大力扬善扶德、加强道德投资,是基本的政府责任。政府只有首先让人们感受到“道德价格”,并通过种种方式提高“道德价格”,道德才会在习以为常和耳濡目染当中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摘自舒圣祥文章《“道德归来”需要提高“道德价格”》(红网)
3)“如果你认为中国人还没有素质都说真话,或者你认为中国人还没有接受说真话的心态与社会条件,那么,你应该允许让一部分人先说真话,让一部分报刊网络先说真话,看看说真话对中国对世界到底有多大危害,如果说真话带来了巨大社会灾难,那我们都不说真话好了,我们统一按新华社通稿和新闻联播来说话,来做文章。”
------摘自吴祚来文章《新年祈愿:让一部分人先说真话》(博客网)
4)“我跟他照什么相,我以后把球打好了,别人找我照相还差不多。”
------父亲丁文俊带他去上海看球赛,瞅准机会,爸爸让他与亨得利一起合影,没想到丁俊晖小小年纪却语出惊人。连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亨得利都不放在眼里,在外人看来,这个小家伙不知深浅,在今天看来,却显出了丁俊晖的勃勃野心,这也正是他成功的根本条件。从丁俊晖成功,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最根本的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条条大路通罗马,成才道路千万条,做父母的好好想想吧!(《我们可以从丁俊晖身上学到什么》作者:许百万--博客网)
5)“残疾人与妓女交流很重要,性工作者可以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
------△△社驻欧洲记者2005年9月15日在丹麦发出的一篇报道则更具“幽默价值”,残疾人在丹麦的嫖娼开销竟然也由政府埋单。丹麦政府开出的这付“性与残疾人”的处方,要求丹麦的性工作者以积极的姿态向残疾人提供性服务。丹麦政府社会服务部门认为:残疾人由于孤独、社会歧视和缺少“性福”等原因,患心理疾病的人是正常人的3倍,政府如果每月为残疾人性需求固定报销一些费用远比让这些人免费看心理门诊划算。可是,政府这种做法,让不少人痛心疾首,丹麦著名心理学家迈克·丝蒂安女士就说:“这样的护理岂止是病急乱投医!简直是乱弹琴!”(摘自盛立中文章《西方穷人生病之后怎么办》--网易)
6)“唔驶问阿桂!”
------广州话里的「唔驶问阿桂」(不用问阿桂),有认为是「阿桂」﹔有认为是「阿贵」,用「阿贵」比用「阿桂」更符合广州人的思维,这有点王国维先生所说的「夫语言者,代表国民之思想者也,思想之精粗广狭,视语言之精粗广狭为准,观其语言,而其国民之思想可知矣」的味道。的确,广州人通过「阿桂」所传达出来的意味,与上海人肯定有别。在上海话里,阿桂一语不是甚麽好话。上海人把面貌粗俗、打扮不入时的女子都称为「阿桂姐」,它源於这样一件老上海的故事﹕有三四名妓,某夜,在小房子里与几个相好窝心,後来肚子饿了,去叫几碗蛋炒饭,咸得异乎寻常,於是就问这送菜的人。送菜的是天津人。他答道﹕ 「这叫木樨饭。」於是这几个妓女都笑起来了,说道﹕「木樨就是桂花,只有你们这桂花店,做得出这桂花饭,只有你这桂花人,会送得出来,我们吃了,都会变得桂里桂气了。」从此以後,桂花一语,盛行於妓界,凡蹩脚东西,都称为桂花。後来巫师、马夫、汽车夫也流行此语。不久,中流社会也都知道用「阿桂」二字了。
在科举时代,月中折桂,是读书人的希望,上海人对此倒先行作了後现代主义的解构,彻底颠覆了中国人在桂花中积淀深厚的审美经验﹕与男性精英相关的词转换成了与粗俗的妓女有染。倘若上海以外的人也加入到了这场语言的狂欢中,那个清末民初的恶棍李世桂就会不肯以「桂」来作标榜了。如此阿桂,问他作甚﹗无论上海的妓女还是广州的恶少,都会让人油然产生一种优越感,「唔驶问阿桂」便是这种心理的流露。「唔驶问阿贵」会折射出怎样的广州思维呢﹖据介绍,这个阿贵是上个世纪 40年代末一则商业广告中杜撰出来的人物陈德贵,他的孩子闹肚子,长得瘦小,有一种「芝莨饼」的非处方药,可助小孩开胃,让孩子长得敦实。广州人借这个知名的广告,用其中的一个口头禅来表达自己拿准了的事就不再请示权威的普通心理,与上述「唔驶问阿桂」的解释境界大不相同。阿桂乎﹖阿贵乎﹖的确大有嚼头。这可能也是说明广州人思想是精是粗、是广是狭的一个语言细节,而依一句流行语——细节彰显境界。(《阿桂和阿贵》--《星岛日报》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