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去了一个宗教协会,审议他们明年的佛事活动计划。其实说白了,就是要钱,为了当地香火的兴盛,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物,没物的出主意。言谈中还神神道道地加上一句:佛祖保佑,阿弥陀佛,弄得人很不自在。
倒是在参观山上的庙宇时,对这些人的工作有了一点认识。那里原来什么也没有,传说中好象有过几座庙,文革期间被毁了。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喜欢登山,常从那儿经过,见到的也只是一块较为平坦的开阔地,象是有过人类活动的痕迹,但上面杂草遍地,连鸟儿都很少光顾。那时候登山,欣赏的是自己的青春和爱情,很少顾及周围的事物。
没想到,过了不到十年,这里大变样了。从山坡到山顶,十几座大庙建上山去,各式各样的神仙佛祖前来定居,很气派,也很有仙山的味道。庙里多了几个和尚和尼姑,虔诚地看家护院,为善男信女燃香祈福。负责修庙的宗教协会,也是由当地公认的智者和高儒组成,常年为兴隆佛事四处奔波,辛苦自在心中。
我对佛教懂得很少,不积极参与,也不过分反对。总觉得这些事物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几千年,自有它存在的优势和合理性。再说,做为一种文化现象,有那么多人顶礼膜拜,那么多地球人信仰甚至迷恋,一定有它的魅力在里边,局外人还是不要说三道四的好。磕头上香的人,虽然大部分搞不清庙里供着的是哪方神圣,更不知道那个神仙在天上掌管什么,反正是见塑像就磕头,就上香。在多数人的心里,只要人们能把它塑在上面,最起码它会给人办点事,不办事一定也不会坏事的。相比之下,比时下的有些官僚要善良仁义得多。
半山腰有一座最大的庙宇,叫作“祖师殿”,修得高而宽,是佛事活动的中心,外墙上帖着一些类似箴言的宣传品,很多的,有韩信跨下受辱,张良桥下拾履,关公忠贞不屈,桃园三雄结义,还有二十四孝,三从四德……都是教化人不要做坏事的意思。令我想不到的是,其中也有很多让人深思和认同的说教。有一张不太精美的纸上,写着满满一页格言样的条文,读起来颇有味道,有些可以说是发人深省。其中一条这么说: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说得真是到位,试想,人生不论遇到什么厄运,只要自己不倒,咬着牙坚持下去,别人是奈何不了的,最终就会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天。爱情上的成败,生意上的赔赚,官场上的沉浮,学业上的起落,还有自身无法抗拒的衰老、疾病和死亡,都会在不同的时候,用不同的方式向自己袭来,有些人坚强地挺过去了,获得了胜利,有些人却在悲天怜地的叹息中爬下了,而且是永远地爬下了。说到头,最后打倒自己,毁灭自身的还是他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后成功的必定是那些顽强不屈的人,而不是弱者。
更让我感叹的是第二句话: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一直以来,在人们的脑海里,财富,无可争议是指金钱,有钱能使鬼推磨,钱多能使磨推鬼。有些人做生意赚了一大笔钱,也有些当官贪了一大笔钱,还有一些人天上掉馅饼,继承了一大笔遗产,所有这些人,都应该是财富多多的人吧。然而,慢,你有健康吗,你的这些金钱有附着体吗?有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公式,假如把金钱、爱情、权势、学历,以及你在社会上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作为零的话,那么健康就是最前面的壹,如果前面的壹消失了,那么,后面的零还有意义吗?还有一种理论,叫木桶哲学,把一个人的一生当做一只木桶,组成木桶的板子有长有短,不论你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也就是说,你木桶的某一块板子有多么地长,多么地迷人,但决定木桶容量的却是最短的那一块,而这一块往往就是你的健康。
这就让人不得不认真考虑这样的现实,年轻时拚命赚钱,拿健康换金钱,中年后身体开始背叛自己,只好用金钱买健康。这里面,究竟是怎样的结果才是最理想的。在我看来,人这一生,风风雨雨的事太多,太强求自己去做损害身体、赚取功名利禄的营生,是不值得的。现代人之所以具有了太强的健康意识,正是缘于过去重奋斗、轻健康的残重代价的反思。现在有不少的人,开始客观地坦言,幸福的生活,其中包含的内容虽然很多,但有两样是最重要的,一个是健康,一个是心情。
难道不是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