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古时候的科举考试是什么样子,反正现在的高考,我们是太熟悉了,熟悉的就像自家书桌上那些一页一页翻过去的日子。
现在的考生太幸福了,面临高考,只管答题,其它什么都不用管。全社会重视高考,具体的表现就是对考生的重视。前两天就有家长陪同,到考场周围熟悉环境,住宿、吃饭、走路、购买用具等等。有的考生,一人后面就有三四个陪同,中央领导出访也不过如此。
等考生进了考场,家长该歇会气了吧,且慢,还没有到歇气的时候。考场里面,安装了电子干扰器,手机、电话是打不进去的。考生在里面答题,外面的家长只有通过想像鼓励儿女能顺利写完那一页页满是问题的答卷。
请看考场外面,马路边上,商铺门前,树荫底下,电线杆周围,还有人行道的左右两侧,男男女女,城里的乡下的,一个个看似悠闲实际上心里象火烧的考生家长,一会儿站起来走走,一会儿蹲在那儿祈祷,三四个人围在一起,也是三句不离本行,猜今年的作文题目,估计考题的难易程度。没有一个家长是踌躇满志的。最难熬的是那些从乡下赶过来的家长,手上拎着干粮袋,头上要么是头巾,要么是帽子,身上穿着层层的衣服,在大热的太阳下,汗流得眼睛都睁不开,却舍不得买一根五毛钱的雪糕,两眼真楞楞地看着考场的出口,盼望儿女能够很快从里面捧出一封圆满的答卷。其实,考生进考场还不到一个小时,这样的频频观望已经是第N次了。
两天的考试下来,要估分了,这又是考验家长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网上查咨询,书上对答案,找人做测算,考生在那儿只是等待结果,家长却又是求人,又是求儿女。懂事点的孩子,可以很配合地估算自己的分数,调皮一些的孩子,要么对考试无所谓,要么三心二意的应付家长,弄得父母亲不知道该怎么衡量孩子的成绩,又该怎么应付好心人见面后那一个接一个的“考得怎么样”的询问。
从考试第一天,到发放录取通知书的这段日子里,家长的心总在忐忑不安的等待着。幻想有一天,那个写着“清华”“北大”的纸片能够送到自家门口,该是怎样的快乐和兴奋呀,杀猪宰羊是不用说的,还要邀请左邻右舍和远近亲戚前来祝贺。退一步讲,重点大学上不了,二类,三类本科也是可以的。到最后,家长的心已经没有刚开始那么热了,只要孩子能被大学录取,就是向祖先烧高香了,也许受到了神灵的保佑。
这一段时间的等候,比过去等待重大革命事件还要迫切,中国人民八年等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三年等到了解放战争结束成立了新中国,而现在,从孩子呱呱坠地到高中毕业,十八九年,又会等到什么?
过去每年高考,天上总要下一场小雨,有人说是上天在不具一格降人才,今年高考这天,睛空万里,艳阳高照,这人才不知会降到何人家?
但愿天下的父母都能拥有一个大学生的儿女,愿天下所有辛苦并盼望着的家长都能等到他们的大学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