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散文 > 心路心语 收藏:0 回复:6 点击:1079 | 本文来自:文学创作 主题区
 
分镜头     文 / 回程车
发表时间:2005.04.28 23:37:26  
 
 

   书居随感
  
  
   (一)
  
   一段时间,我索居这个陌生的城市,为了一些还不知道是否应该去做的事。
   从一个虽称不上繁华却也喧腾热闹的世界里募然的走进一段只有教科书和白开水的日子,这种落差造就的失落就叫做孤单。
   和朋友的电话唱和终于在去了趟移动公司后也变为了音信寥落,这时我才仿佛想到,往后的漫漫长日里,我所要面对的将是比长日更加漫漫的凄清和寂寞了。
   想起三五好友在午夜寂静的街中央醉后的唱歌,喧嚣响彻了来时的夜。想起她在车站将别时海棠萧瑟秋雨的酸楚,心口悸动着痛了起来。那树丛顶上的骄阳,那惊声尖叫后的索道,都像是在一个长焦头的速拉里迅捷的离我远去了,淡得没剩下一丝影子。我连手也不及挥一下,就失措的闯进了一个还没准备接纳我的世界。
   我现在常会想着,当我决定来这里的时候,我是不是就已经错了。但已经走到这里了,是匍匐还是修挺也就只能是在这里决绝的了,我无路可退,也不会再退了。于是埋头在一张张的书页里。
   某日午后,负案的腰身一展,我不经意瞥见了天中昏昏层雾里那颗黯淡的太阳,透过云层和玻璃窗,它如流尽了血液的鲜肉似的苍白着暗红。
   一只苍蝇在耳朵边‘呜呜’,我的心安静而无知无觉。
   在纸上,波澜不惊的写下了几条断句:
   孤居荒城斯室陋,
   宿有床,食无肉,
   题温千过目似漏,
   向隅读罢月已昼,
   日餐三斗,
   此身尚自瘦。
   写时有些想让自己笑起来的意图,看罢却是一阵辛酸,重要的是我已经失去了我曾经最珍爱的关于幸福生活的证据。
   对现在这似乎前景无限的日子,我无奈地憧憬并失望着,厌弃而努力着。
  
  (二)
  
   我不喜欢身处的这个城市,被烟尘罩笼着的一片狼籍的土地和河水、高楼和烟囱。天在四季都是隔着毛玻璃似的暧昧和死寂。那些蓝色,就像被三纲五常禁锢在闺中的青春,鲜活而麻木,挣不开那些束缚,只好任它在自己身下层层累积,在湮没里窒息死去。
   黄河在这里安静的淌过,浅而浊,浅得似乎脱了鞋袜就可以涉水而过,可污浊得让人在三丈之外就浑没了亲近的心思。
   一块石子从我手里飞出去,“咚”的一声,却不似落进水里应是的那种清亮的回响,倒是有撞在淤泥怀里闷沉,声音微弱而刺心。
   听说刘家峡一带的水倒是深而明澈的。全市人的生活都系于一堤,却是牛矢马溺,什么污脏就往里倾倒什么,人心于是就这样一天天患有了漂浊浮污的河水式的冰冷和脏腻。
   河既有思,那它就是在容忍和退让里蓄积着复仇的力量和勇气,最后或干涸,满滩龟裂。或泛滥摧堤,决泄万里。
   我们的母亲河,就这么收敛着怨气,从这个构架在它身上的忘恩负义的荒城里穿体而过。
  掠水的风,微凉而柔弱,再卷不起一丝水花。只是偶尔会有一只倒耸在水里的塑料桶,迎浪破沙,倒颇是一副力争上游的模样。
   这就是这个地方、这个人,也是这个世界的命运,一切都无可奈何的走向那里,走向幻灭。
  
  (三)
  
   河边,夕阳下,我负手立在一棵半枯的柳下,唇舌间耍弄着一支烟卷,眼睛空茫而吊滞,身后就是那面圈困我的围墙,烟早已熄了,我却在等着它烧到我的手指,等不到了。我突然大吼了一声,声震耳膜,连河水也似乎一惊,翻滚了一下,泛出漩涡。
   我小心的用脚掌蹂碎已熄的纸烟,手脚并用的爬上了学校的围墙,头也不回的遁入了那个让我茫然而无法思索的世界,我对自己说,那就是我的牢狱。
   我就是欧·亨利笔下的那个流氓索比,在无奈里寻找一个安身之地,而我却又比索比更多了些幸运和卑贱,他是名正言顺的做了囚犯的,而我却是在别人祝羡的微笑和自己惨淡的苦笑里堂而皇之的搭上了去布莱克韦尔岛的轮船,唯一相同的是我们的心里都有不愿。而这一切却是所有人都已习以为常甚至趋之若骛的。
   究其缘故---不过是因为这时布莱克韦尔岛的那个监狱又换了个更为正大和堂皇的名字而已,它现在叫大学,一个的确很堂皇的名字!
  
  (四)
  
   学余课罢,我只愿把自己深深的埋进故纸堆里,这就算作是我之区别于昔时的标志了。那个痴闹喜狂的时节,早已是梦里花凋,零落无影了。
   每天都要在似乎是 和自己约定了的时间里去网吧,在烁动的窗口里写下一些琐碎的心思,点开一曲新近迷上的《当你孤单你会想起谁?》,随着断点在心里哼唱。指下的文字,恍惚在眼界里蔓延开来,和着婉约的男音缓缓渗入我的心里去,这似乎是我现在所能握控的唯一一点幸福了。
  
  

作者签名:
在若耶浣净血污的颊
在剡溪决裂国殇的纱
风舞云谲
雷动电魅
往往嘶鸣斑骓趋
手沉无心系罗裳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秋眸如月 Re:分镜头 回复时间: 2006.05.13 19:56

    兰州的天空灰的让人觉得的绝望,可几次想要离它而去时,却又觉得它也原本可爱的,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风舞九天 Re:分镜头 回复时间: 2005.05.03 20:55

    真正的生活本来就是平淡的
  很喜欢你的文字

------------------------
雨总是突然下起,因为你,我迷失在细雨里;品味雨的情调//雨的芬芳!等待中雨水流淌成泪。
多年后;若再逢着雨天,你是否仍会想起;曾经这些为爱而守候的日子

回    复    
回复人: 回程车 Re:分镜头 回复时间: 2005.05.02 23:39

    这是我在林子里遭遇的最认真的回帖,一时间竟有些愣怔,我的那段心绪是否能够承受这么沉重而理想的追问.我很怀疑的问了下自己.
   但毕竟还是得谢谢伍静的探究和追问,让我能够又一次的回顾自己的那段生活,现在似乎已经不是那么样的一种铅灰色的心情了,曾今是想在流光里测量时间的坡度的,现在想的却都是如何在生活里构筑自己平常的繁华和荒芜.
   想说的就是这些,但似乎还是有意犹未竟的触感,想不起是什么了,于是罢了.
   还是要再次谢谢伍静的文字,让我触摸到了当时还没能够领会到的浮华背后的凄怆和宁静.谢谢!

------------------------
在若耶浣净血污的颊
在剡溪决裂国殇的纱
风舞云谲
雷动电魅
往往嘶鸣斑骓趋
手沉无心系罗裳

回    复    
回复人: wxj伍静 Re:分镜头 回复时间: 2005.05.02 19:43

    (粘贴在这,希望没有影响整体的阅读)
  昨日,反复读回程车的《分镜头》,总觉按语不能够充分表述读后的感觉,还有许多的意犹未尽,要在此一吐为快.
   作者从繁华向落寞退隐,大概是被迫的。在文字背后隐隐的轨迹里,游弋的是一颗不甘的心。
   但是,让“婉约的男音”成为幸福的证据,看起来是有点凄悲的。我不知道,作者的心底,是否就真的屈服于“监狱”。我宁愿相信,“无力”和“幻灭”只是一种幽忽的心里感受,而非作者的常态。
   如果在繁华里浸泡了许久,“痴闹狂喜”,会让神经麻木,它并不能让人从繁闹中感觉自己是什么。托尔斯泰关于幸福相同、不幸相异的说法,并非绝对真理。人,这个不断给自己找麻烦的族群,许多时候忽略了自己本有的幸福,而痴迷地追求那相同的幸福。
   很多时候,在落寞的、孤苦的情境里,人才发觉,幸福只是一个幌子,遮蔽了许多属于“人”的感觉。
   “故纸”里的生活,没有繁华与速度,但有宁静与想象,有什么比想象更繁华更迅捷呢?在这个缺乏想象力的土地上,对物欲的追求,也那么直接和赤裸,遑论对心对爱的呵护,需要一种自然的精致的想象后的努力与付出。
   生活,是类似建筑的东西,有多少想象的空间,就有多少建筑的美。建筑,每个细节,都需要雕琢。任何一种匆忙的构建,都会引发可能的坍塌,乃至自己面对的,只是一堆废墟。
   作者说,大学是“正大和堂皇”的监狱。我则以为,在这个失去责任感的土地上,大学是一堆文明化的废墟,其中生着数不尽的芽儿。也许,首要的问题不是如何寻找安身之所,更不是“趋之若骛”地认同和遵守废墟中的“规则”,而是去追问:废墟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呵护废墟中的芽儿们。
   我们的世间,年老的在哀叹“人心不古”,硕壮的在搏击“功名利禄”,青嫩的在张望“何去何从”。理想死亡了,想象湮灭了,责任消解了。纵使如此,历史依然延续着,人心还在搏动着。也许,“故纸”就是历史的家,心就是生命的家。回家吧,我们!
   “家”,是自己的,也是人类的。没有家的辛劳是孤苦的,没有家的休憩是寂寞的,没有家的想象是苍白的。
   阳光打在你脸上,温暖生在我心里。没有源自心底对人类的“爱”,任何个人幸福的证据都是脆弱的。
   回家,不是安逸着,而是沉下来,思虑现实,思虑未来,再健步出门,建筑自己的生活,建筑芽儿们的家……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雪克 Re:分镜头 回复时间: 2005.05.02 19:30

    欣赏!

回    复    
回复人: 爱到荼靡 Re:分镜头 回复时间: 2005.05.01 19:25

    无奈地憧憬并失望着,厌弃而努力着
  
  很多人这样生活着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