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宝三尖山印象
印象中的天宝三尖山是伟岸的,也是漳州一带比较出名的高山.但这种印象是别人赋予我的,连带着许多美丽的故事与神奇的传说,让我对它一直心存敬仰.然而对于年轻的心,敬仰之余不免有些不屑和隐隐的好奇.不就是座山嘛,远远看去也不见得高到哪里.因此,一面相信着别人的评判,一面却暗自嘀咕:哪天我也去爬一趟,亲自体验体验.爬山虽好,可游伴却难找.我在心底念了无数回,可三尖山却一直屹立在那里,是等待,是嘲笑,不可得知.终于有了接近的机会,4月2日我跟随一群登山爱好者向天宝大山出发.难以掩饰心中的喜悦和兴奋,想着王勃的诗句"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心中揣摩着,这诗虽不是写天宝大山,可却让它有那么点诗意来.近了,更近了,久违的三尖山,你会欢迎我们的到来么?
我想它是欢迎我们的,要不怎么似有鼓掌之声?扑面而来的清凉,一个小瀑布让我眼前一亮,神清气爽.想不到这么座沉稳厚重的大山,性格却是如此活泼而顽皮.泉水从石头上跌落,在空中翻了多少个跟斗,前面的还来不及落入潭中,后面的又蜂拥而来,活脱脱的小男孩子个性.告别瀑布,我们顺着水流逆行而上.水流渐缓,两岸的树木枝叶伸掩过来,山涧小溪变得幽静与温柔.就这样在石头与流水之间小心翼翼的穿行,慢慢的踏入了一个清凉世界.泉水清澈可鉴,终于忍不住伸手去触摸它们,然后轻拍在脸上,这水可真是清爽宜人哪.故意的,赖着不走.等前行的人走远了而后面的人又未到来,静静的享受着与山水相容的意境.我原是弄错了,这三尖山哪是什么小男孩个性,分明是幽兰,是闺中处子.要不,怎生这般清纯?这般柔和?这般安静?
忽闻鸟语而惊醒,继续前行.在山涧小溪间穿行可不是件易事,一不小心就会与泉水做个亲密接触,或湿鞋子或湿衣裳,不期然成了山中的鱼.还有些石头的跨越更是困难.好在队友们互相帮助与照顾,总算跌跌撞撞的到了半山腰.然而此时抬头仰望,峰顶却离我们更远了.望着繁茂的丛林,真正体会到"路漫漫其修远矣."
一入丛林,就发现艰难的行程才刚刚开始.到达顶峰,我们只有目标和大致的方向.却不知路在何方.丛林深深,落叶满地.土是松软的,大概是由许多落叶尘化而来?这厚厚的一层,该是多少年的沉淀呵!前人走过的路早已湮没其中,难以追寻.看来只有应证鲁迅所言"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我们一行人走过不就留下了路的痕迹?穿梭在丛林之中,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爬山.手脚都并用了,或抓或撑,目标只有向前向上.一道道坡,一道道坎,长腾会拉住你的衣角舍不得你走,野竹齐刷刷密麻麻排成阵把路挡得严严实实不让你穿行.三尖山刚才的似水柔情都哪里去了?难道我又一次判断失误?它根本就是原始的野蛮的壮汉,此刻正展示着它的威武强大,甚至还带着挑衅的目光。但,激也要上,吓也要上,我们既然来了,是一定要登顶的.
所谓无限风光在险峰,可历尽千万苦到了山顶我却失望了.没有大块的平坦的绿地,没有期望中的旅游景点,甚至连一览众山小的境界也难以实现,因为山的那边是更高更远的山.而且,由于雾气迷朦,连远眺的机会也被剥夺了.队友们在山顶歇息时,我却莫名的燥动.很快,我们要下山了.或许是因为有些失落的缘故,下山的时候我一点也没有上山的积极与干劲.上山时紧跟在前,下山我却掉队了.
挥别三尖山的时候,它还是如先前一样矗立着,又是一副沉稳\厚重\与世无争的样子.蓦然之间,我理解了山顶的平凡,也许那才是它真正的本色.它宛若参道的圣者,蕴含丰富却不张扬;身居高处却不自傲;世事变迁却心境平和;斗转星移却执着依旧.我的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若不是亲身经历,若没有用心体会,又怎么可以妄下断言.这一趟我来,我对三尖山可谓印象深深了.它掀开了的神秘的面纱,有着邻家男孩的活泼可爱,也有着处子幽兰的宁静淡雅,又不失雄峰的英姿飒爽.再回首,它还有那么一种难言的亲切,一种游离在世俗之外的飘然,默默的散发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