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 > 散文 > 在 路 上 收藏:0 回复:4 点击:859 | 本文来自:旅 游 主题区
 
三平寺的柳芽     文 / 千年的偶遇
发表时间:2006.10.03 20:42:01  
 
 

   现在写杨柳轻风好象不合时宜,桃红柳绿应是属于春天的,不属于这个仲秋时节。可是繁星满天、清风微拂的时候,我确确实实在想念春天,想念初春时三平寺的细柳轻扬。这真是个怪异的想法,或许是因为这令人愉悦舒坦的风有着与细柳一样的轻柔?
  
   平和三平寺,不仅是漳州的风景名胜,更是一座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刹。这里的香客比游客多,或者说这里的游客都怀揣一颗虔诚的心。我也是怀着一份虔诚而来,先去拜见三平祖师再游玩的。三平祖师公又称广济大师,也就是唐高僧杨义中,三平寺就是他于公元845年创建的。但这里似乎与其他的古刹有一些不同,它虽然隐于深山,却不是幽深宁静的。寺内人声鼎沸,香烟缭绕,鞭炮声响,如逢年过节一般。佛门之地一向是深严肃静的,让人敬仰之余心生畏惧,然这里却是一片祥和亲切。朝圣的、观光的,在这一片祥和亲切中各得其所、各得其乐。
  
   离开香烟萦缭绕的正殿,接待我的朋友带我到了广济园的素菜馆。素菜馆的名字和清静倒是有一点古寺的意境。只可惜品尝美食不是我的专长,真正让我念念不忘沉吟至今的,是馆外的那一排垂柳。时值正月初六,正是春寒料峭的时候,可山寺的春风早已领先一步,把一树的柳条吹绿了。这绿可不是那“草色遥看近却无”的飘渺之绿。它是新芽的颜色,不只绿得鲜嫩,而且绿得真实,可以触摸。这绿也不是那“藤长草茂”的浓郁。它清纯、明澈,枝枝分明、条条如洗。该如何形容它的美?仿佛初生婴儿的纯?宛若妙龄少女的羞?或是儿时临睡前母亲的温柔?我该如何表达我见到它时是怎样的心动呵!我用手指轻轻地抚摸这初绽枝头的柳芽,像是抚摸到了春天娇嫩的肌肤。清风徐来,细柳飞扬,我遇上梦中的江南。“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花丛。”欧阳修留恋的洛城垂杨也是这般的柔情款款么? “渭城朝雨[氵邑]清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友人时也是遇上这样一幅新绿翠柳吧。柳永轻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低吟:“六曲阑干依碧树。杨柳轻风,展尽黄金缕。”……
  
   我沉醉在诗意的杨柳岸边,不觉已到了该回去的时候。折柳惜别!我突然很想效仿一下古人,于是忘了只看不采的原则,轻轻的、偷偷的折来一截柳条。但最终却没有送给友人,因为心中甚爱而带回家插种。半年时间,它已有一米多高了。每每见之,总是回忆起那日细柳飞扬的意境,心生柔情。其实喜欢一个地方,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有时候轻轻的一瞥,足以让人终身难忘;某一些瞬间的触动也常常会在记忆中留下永恒。三平寺景区可供游光揽胜的景点很多,而我独被那轻柔软绿的柳芽撩动心弦。今年城市名片评选,平和三平寺不负众望的成了”漳州十大城市名片“之一。而三平的柳芽则做为三平寺的一张可爱的名片轻轻地夹在我的记忆之中。

作者签名:
  欣赏别人,悦纳自己.

 
收  藏   

回帖


回复人: simen Re:三平寺的柳芽 回复时间: 2006.12.04 12:47

    《御沟新柳》,亦名《小苑春望宫池柳色》,
  
  贞元八年(792年)及第试题,
  
  唐国子监四门助教欧阳詹撰著
  
  作品内容:
   东风韶景至,垂柳御沟新。媚作千门秀,连为一道春。
   柔荑生女指,嫩叶长龙鳞。舞絮回青岸,翻烟拂绿蘋。
   王孙初命赏,楚客欲伤神。芳意堪相赠,一枝光远人。
  
  提请《三平寺的柳芽》作者“千年的偶遇”阅毕此文后,即刻回复对此文的看法、观点。
  [此文系唐泉州才华横溢的开闽文宗
  欧阳詹撰著的贞元八年(792年)及第试题]
    

2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徐博达 Re:三平寺的柳芽 回复时间: 2006.10.16 13:43

    偶遇千年的好文字,喜欢。

1 篇回复    查 看 回 复    回    复    
回复人: 落花风 Re:三平寺的柳芽 回复时间: 2006.10.14 23:33

    秋天忆春天的柳牙,别有一番情趣.

回    复    
回复人: 无有先生 Re:三平寺的柳芽 回复时间: 2006.10.11 08:16

    “其实喜欢一个地方,不需要太多的理由;有时候轻轻的一瞥,足以让人终身难忘;某一些瞬间的触动也常常会在记忆中留下永恒.”--同感!

回    复    

回复


回复主题: 回复在论坛回复到信箱
回复内容:
附加签名:
      
本站作品版权所有,未经胡杨林或作者本人同意,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服务支持拓商网